即刻读书会 07月25日 16:59
#推荐12本“人间清醒之书” 最近两三年,我看了接近300本书,其中有一些书让我似乎触达了人生的另外一种真相,不管是对于我们当下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转方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精选了12本近两三年内作者阅读过的书籍,这些书深刻地触及了人生的真相,涵盖了世界运作方式、工作生活洞察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作者认为这些书突破了以往的认知边界,并强调它们篇幅适中,通常三小时内即可读完,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思考,其点滴话语将在阅读后持续回响。这些推荐旨在帮助读者在现代社会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理解“现代性”的复杂性,反思效率至上的生活,并重新审视叙事、情绪、职业选择、成长、人生意义以及衰老等重要议题,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醒、更深刻的生活视角。

📚 **理解现代性与个体经验**:汪民安的《现代性》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现代性的成因、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揭示了现代生活如何塑造了个体的感受与历史背影,以及现代个体与现代生活之间复杂的经验互动。

🤔 **在时代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齐格蒙特·鲍曼的《将熟悉变为陌生》通过访谈录,探讨了爱、亲密关系、身份、工作与休闲等议题,展现了一位智者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独立思考,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了解当代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历史。

🧘 **重拾“无所事事”的能力**:韩炳哲的《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是对效率至上社会的有力回击,强调“无所事事”作为一种独立的能力,具有自身的逻辑、语言和时间性,鼓励人们在行为驱动的时代与自然和解,追求内心的平和。

💬 **反思当代社会的叙事危机**:韩炳哲的《叙事的危机》深刻探讨了在人人谈论叙事的时代,叙事泛滥背后隐藏的空洞与商业化,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在喧嚣中倾听真正的故事,以及如何讲述属于自己时代的故事。

💡 **洞察情绪的深层驱动力**:恩斯特·弗里德·哈尼希的《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通过故事揭示了日常琐事如何引发深层情绪波动,强调个人视角和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是情绪爆发的根源,并阐述了这些潜藏的“大象”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反应。

🧭 **发掘“想做的事”并创造价值**:八木仁平的《如何找到想做的事》提出了自我认知的三大支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和重要的事,强调只有通过“想做的事”为他人创造价值,工作才能顺利并与人生意义紧密相连。

🌠 **诚实面对梦想、青春与自我**:埃莱娜·费兰特的《偶然的创造》通过自传性短文,诚实地讲述了作家对恐惧、嫉妒、成长、衰老、身体与写作等主题的看法,传递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我”的纯粹乐趣,以及对生命的珍惜。

🌟 **回归内心,寻求自我指引**: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以诗意的语言,引导读者走向内心,强调没有人能给出最终的答案,唯有向内探索,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力量。

💖 **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奥丽娅娜·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通过与未出生孩子的对话,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性别角色、社会偏见以及伦理思考,表达了从生命角度而非单纯的爱来审视生命的深度。

🏠 **在有限空间拓展生活边界**: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提供了一种打破空间限制的生活范本,即使在逼仄的空间里,也能将生活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引发读者思考生活的可能性。

😂 **以豁达姿态拥抱衰老**:伊藤比吕美的《闭经记》以诚实、诙谐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变老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变化,鼓励人们正视甚至调侃衰老,以积极心态迎接人生的后半场。

🌅 **回味丰富且矛盾的人生**:戴安娜·阿西尔的《暮色将近》作为一份酷对“凋零”的老年手记,展现了一位独身女性在年老时对一生宽阔而矛盾的体悟,证明了生命可以同时包含宁静与骚动、幸福与心碎等多种对立侧面。

推荐12本“人间清醒之书”

最近两三年,我看了接近300本书,其中有一些书让我似乎触达了人生的另外一种真相,不管是对于我们当下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转方式,还是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洞察,抑或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些书突破我以往对世界、对人生、对自我的认知,我挑出其中的12本分享给你,它们都很薄,如果你认真地看,大概在3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但是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思考,相信在阅读完它们往后的人生中,书中的点滴话语依然会持续萦绕你的耳畔。

1. 《现代性》汪民安

清华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 现代性研究经典小册

身处现代,你是否真的理解“现代性”?本书简明扼要阐述现代性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快速了解现代性的成因、特征及我们面临的挑战。

「现代生活锻造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体,锻造了他们的感受,锻造了他们的历史背影;同样,这个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经验。现代主义文化,正是这种经验感受的历史书写。」

2. 《将熟悉变为陌生》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生前最重要的访谈之一

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鲍曼在这本访谈录中就爱与亲密关系、身份、工作与休闲、现代道德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智者是如何在这个时代洪流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的,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关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的解答。

「环境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但不是我们选的。问题在于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它们逼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和它们打交道,我们怎样才能改变它们。我们怎样,在当代生活条件的压力下,在了解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创造历史?这是我们存在的秘密。」

3.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韩炳哲

德国哲学思想家韩炳哲对效率和绩效为上的社会一个回击

卷生卷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吗?如果无所事事是人的本性,为什么我们要去抵抗它?本书阐述了无所事事作为一种独立能力的价值,讨论在这个行为以激情驱动的时代,我们要如何与自然和解,追求属于自己的和平。

「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4. 《叙事的危机》韩炳哲

深入探讨当代社会中的叙事危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但是叙事泛滥后又显示出一种巨大的空洞;在这个讲情怀的时代,故事被资本主义商业化,我们还能听到真正的故事吗?我们要如何讲述属于自己时代的故事?

「当今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矛盾的是,叙事话题的泛滥竟暴露了一场叙事的危机。在“故事化”(Storytelling)的喧嚣中,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又无方向的叙事真空。」

5.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恩斯特·弗里德·哈尼希

揭示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何引发深层的情绪波动

通过四个故事展示了个人视角如何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和反应,并强调情绪的根本驱动力;探讨个人基本需求的重要性,当我们的需求不被满足后,我们内心的大象就会出现,它会如何影响我们?

「为什么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会导致情绪爆发?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它隐藏在过去的某处,被各种经验所掩盖,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处理这些情绪,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类似于“语感”的习惯,这种习惯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在什么场景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对某件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6.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八木仁平

灵活就业时代来了,一本教你如何找自己想做的事的书

通过自我认知的三大支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和重要的事,结合逻辑和自我反思,帮助我们快速发现并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

「你之所以工作不顺利,对工作感到厌倦,正因为你只考虑了自己。也就是说,只有当你通过“想做的事”带给相关的人价值时,工作才会顺利,才会变成与人生意义紧密相连的“真正想做的事”。」

7. 《偶然的创造》埃莱娜·费兰特

《我的天才女友》作家自传性短文,诚实又节制地讲述梦想与青春

作家通过回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诸多经历、人和物,阐释了自己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等主题的看法。

「人生唯一纯粹的乐趣就是我还是“我”,现在不管怎样,我还活着。因此我觉得我对死亡本身的恐惧渐渐淡化了,我更害怕的是那种十分充实的愉悦生活没有了。」

8. 《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

凝结殿堂级桂冠诗人里尔克的思想光辉之书

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的诗意对谈,讲述一个对生活、历史和自然始终保持“古老敌意”的诗人,他的内心是如何的丰富,又是如何的包容。

「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

9.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奥丽娅娜·法拉奇

对于生命深刻的理解,在生命抵达之前就开始了

一位未婚母亲与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对话,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性别角色、社会偏见、勇气与乐观,以及生命的伦理思考。

「我不是通过爱来看待你,我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你。」

10.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

四个半榻榻米困不住她的人生,更宽阔的天地在八平米之外

吉井忍住在一个逼仄的的空间里,但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空间,她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方式的另一个范本,我们是否只能按一个模板生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11. 《闭经记》伊藤比吕美

谈笑风生地变老,人生的后半场也要战得漂亮

诚实、诙谐、老辣、赤裸,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女人在真实地变老,变老是一个过程,不仅包括生理的也包括心理的,正视它,甚至调侃它,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形态的衰老。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照看父母的方式,也是千姿百态。很多人不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重负,都在疲于奔命。」

12. 《暮色将近》戴安娜·阿西尔

英国传奇女编辑,89岁漫谈独身老年生活

这是一份酷对“凋零”的老年手记,戴安娜思想自由又浪漫,她独身一辈子,在年老之时把自己心底里最真诚的话讲述给我们听。

「在这个年纪回头看自己的一生,虽然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如白驹过隙,但从自身的角度,它依然令人惊异地宽阔无比,能容下许多互相对立的不同侧面。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同时包含宁静与骚动,心碎与幸福,冷酷和温暖,摄取与给予,甚至更加尖锐的矛盾,比如一边神经质地确信自己注定失败,一边觉得自己会成功甚至因此扬扬得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间清醒 读书推荐 人生智慧 自我认知 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