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25日 15:48
离开高中之后,我才能体会所谓“学习的快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从中小学时期的应试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兴趣驱动学习的转变。作者反思了“学习即痛苦,快乐即不学习”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及高考对偏科生的不友好。通过大学专业课、课外读物、语言学习和脱口秀等经历,作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学习在于找到自己真心感兴趣的方向并为之努力,而非仅仅追求分数或应试成功。文章鼓励人们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在细分领域深耕,以获得正向反馈和个人成长。

🎯 **学习与快乐的二元对立思维的根源与挑战**:作者高中前深受“学习就是不快乐,快乐就不能学习”的二元对立思维影响,将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负担,并以《数码宝贝》片尾曲响起时意味着要写作业为例证。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尤为普遍,将学习与分数、竞争挂钩,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 **大学教育中兴趣驱动学习的可能性与实践**:进入大学后,作者通过接触有意思的专业课(如宪法)以及推荐的课外读物(《大国宪制》、《叫魂》),开始打破原有的二元对立思维。他发现,当学习内容与个人兴趣契合时,即使是早八的课程也能全勤,并且对某些细分领域(如民法和刑法中的虚拟财产)产生了超越理论研究的深刻理解,这体现了兴趣驱动下学习效率和深度的提升。

🗣️ **语言学习的工具性与美学价值**:文章指出,英语在中学时期主要体现为考试工具,而在大学阶段,其工具性价值(如专业学习)和美学价值(如欣赏英剧中的键政用语)开始凸显。作者以一位懂多门外语的土木老哥为例,说明了将学语言视为消遣和放松的方式,即使应试能力不强,也能通过语言实现跨文化交流,这为如何培养对语言的兴趣提供了新的视角。

🌟 **寻找个人兴趣并为之努力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大学中最令人羡慕的并非分数最高的“赤石冠军”,而是那些能找到自己真心感兴趣的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正反馈的人。尽管这些人可能在应试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但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和对细分领域的钻研,是通往真正个人成长和满足感的关键。

📈 **反思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的逻辑**:文章批判了过度拔高高考、考研等应试教育的“神圣性”,认为它们只是筛选工具,不应附加不符的道德光环。作者强调,高考的“短板效应”与现实社会“长板效应”的逻辑相反,社会更看重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长而非面面俱到。考研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但公共课难度过大可能阻碍专业人才的涌现,这需要反思。

今天挑战一下自己,这篇文章不骂衡斯维辛。

上小学时,家长给我买过不少《让孩子爱上学习的100个小故事》之类的东西,但我爱上不了一点。

即使是打赢做题排位赛时的短暂爽感,也不能否定做题这事无比痛苦。就像是我被赶鸭子上架,参加了一场赤石大赛,赤到期末考试,班主任给我发了个小红花,奖励我喜提赤石之星。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要是在赤石大赛里输了,那就是纯粹负收益。于是我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赤输了,就白赤石了。赤赢了,我比别人赤石多。

即使是学习不像我这么痛苦的同学,喜欢的到底是学习本身,还是打赢别人的快乐,这个也不好说。

于是在高中之前,我的心里形成了一个二分法:学习和快乐。今天的学习结束了,我的快乐开始了。到了学习时间了,快乐要到头了。对于我来说,《数码宝贝》的片尾句比片头曲印象更深刻,因为它响起来的时候,我就要去写作业了。

上了大学之后,这个二分位初步开始打破了。因为我发现,大学的专业课是真有点意思。

我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憲法。老师全程都在键政,没讲什么能用来应对期末考试的知识。但讲得颇具趣味性,即使是早八,我也是全勤。期末之前才发现:woc,我这学期都学了些什么?不会挂了吧。但绩点这个事,相对找乐子而言还是太次要了。

事后查明,老师给分比较高,并无挂科之虞,毕竟他对自己上课讲了啥也有数,要是像朱庆育那么判,那挂得可太多了。

我的憲法老师把真东西,放在了选修课上。如果学生认可其授课方式及其本人,自然会选他的选修课,把各路英文文献甩给大一大二学生。但必修课没有经过双向选择,属实没必要拉着只想混毕业的人受苦。选必二分,两难自解。必修课上,老师推荐过不少书,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本,一个是《大国憲制》,一个是《叫魂》。这俩都没什么阅读障碍,不学法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一般有人问推荐书目,我也不会去直接推荐一些所谓的高水平专著。我是觉得兴趣大于天,有了自驱力之后的学习效率不是耐着性子硬啃能比的。比如我的环资和国际法是法盲水平,我是真不感兴趣,我也不打算了解。但我对民法和刑法上虚拟财产这个小问题的理解已经突破天际,搞理论的不如我懂实务,搞实务的不如我懂理论。因为这玩意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篇论文或者一个案子,但作为一个搞自媒体的,我是真有一头牛。同理,在网络暴力这个研究领域,我不觉得有人能超过罗翔和劳东燕,因为法学界只有他俩是以身入局。

此外,英语在中学时期的意义,仅限于考试。到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价值和美学价值开始凸显。前者不用多解释了,主要说一下后者。之前认识一位土木老哥,他对语言的态度让我大受震撼,单纯把学语言当成了消遣,打完灰就学学外语放松一下,他懂英语、日语、俄语。他表示自己应试能力很差,根本考不了多少分。但打开个生肉,不需要看字幕,也能和外国人交流。

现在我看《是,首相》比较多,我看英文字幕时,觉得英国的一些键政用语挺有意思的,会对照中文翻译,看一下二者的差异。我想如果初中时接触一些高质量的英剧美剧,我是否也能产生对语言的兴趣,减轻一下学习的痛苦。我属于“学习就是不快乐,快乐就不能学习”这一二元对立思维的受害者了。

学习的快乐,也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其实法学没什么学科魅力,我没见过有人对法学产生过非功利性的爱好,你不干这一行或者有相关需求,很少有人会主动了解法律知识。哪门学科有魅力呢?除了本身底蕴深厚 、业余爱好者遍地走的文史哲之外,我推荐一门社会学。我其实想读一个社会学的非全,但社会学好像不招非全。有一天,我关注的社会学科普博主,讲到了酒神精神:

碰巧我明日方舟里的爱将之一就是酒神。

名词解释:酒神精神——指打明日方舟时,把把都带酒神的一种精神

比如研究脱口秀的出梗,我是把一些知名演员的专场当网课或者线下课去看了,我很想做好这件事,也能在技术的进步中获得正反馈。一般线下专场里,主持人会提示观众,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禁止录音录像。有一次,主持人说完不能录音录像之后,补充了一个不能直播。他好像自以为已经把所有的情况穷尽了,我就接了一句,能不能做笔记?把主持人脑子干宕机了。

但我的努力程度也就一般,脱口秀对于我来说只是个爱好,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耽误我的本职工作、日常生活和打游戏。吹一波我哥们陈鸣飞,他是真把这个当成事业了,在以一种保研的心态搞脱口秀,而且很有艺术追求。他两年上了三百场开放麦。在我上开放麦只想上去讲完,然后快进到今晚聚餐吃什么这个哲学问题的时候,看到他在用摄像机录像以备回去复盘。这种敬业精神令我大受震撼,于是他年仅大二,就上了《喜剧之王单口季》。

在大学里,我最羡慕的,并不是优绩主义指标下得分最高的赤石冠军,而是能找到自己真心感兴趣的方向,并能为之努力,在学习中感觉到正反馈的人。但我认识的,对某一个细分方向如醉如痴的人,一般打不过以分数为导向的保研工具人,考又未必考得过我这种考研工具人,很多混得并不如意,被赤石冠军给劣币驱逐良币了。但我在法学方面确实没什么情怀,选择打不过就加入,作劣币中的战斗币。

同时,我十分反对过度拔高高考、考研等应试教育的神圣性,只是个筛选工具罢了,没必要附加它配不上的道德光环。高考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些弊端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偏科生极不友好。高考是短板效应,一门瘸腿就寄了,但现实社会的逻辑正好相反,是长板效应,只需要把一个细分领域做好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考研在这方面比高考进步一些,起码能选方向,有进行扬长避短的空间了。但去年考研英语太难,我对这事颇有微词,无论是考研时因为公共课卡掉一个专业课不错的人才,还是高考时为了数学让一个文科天赋不错的人学历降级,都很难不让人觉得:我是来学法的,你们干什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学习 兴趣 应试教育 大学 个人成长
相关文章
伦敦大学学院:睡眠会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重置大脑连接
How to Know with Celeste Kidd - #330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
“特意去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为他们工作,雇佣他们(实际上,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就是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尽量与那些在他们领...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我毕生所愿。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