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07月23日 13:13
抗日英雄 | 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新四军首位牺牲的团职干部萧国生的革命事迹。他14岁投身革命,17岁入党,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坚守边区,并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告别新婚妻子奔赴苏南敌后。在新四军第一支队,他因出色的政工工作和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被誉为“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他不仅是政工楷模,也是统战能手,成功争取到实业家纪振纲的支持。1939年,他在掩护主力突围时英勇牺牲,年仅22岁。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事迹被载入史册,并以“国生路”等方式被铭记。

🌟 萧国生是新四军作战中牺牲的首位团职干部,他将青春献给了江南的烽火岁月。14岁便投身革命,17岁成为共产党员,并在左腿重伤致残的情况下,仍坚持在湘鄂赣边区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响应号召,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奔赴苏南敌后抗日。

👍 萧国生在新四军第一支队表现出色,迅速从宣传股长成长为二团政治处主任。他深入连队,与战士同吃同住,用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了战士们的顾虑,成为大家信赖的知心人。在1939年初,他被一致推举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其模范作用在抗战和疫情面前尤为突出。

💖 在1938年茅山霍乱疫情肆虐之际,萧国生主动请缨,带领140多人的救援队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带,为病人提供救助,清洗和掩埋尸体,与死神赛跑。即使在救援队员不断倒下、自身也极度消瘦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工作,赢得了茅山百姓的感激和传颂,被誉为“人民的救命恩人”。

🤝 萧国生不仅是政工的楷模,更是杰出的统战工作者。为了打开茅山抗战的局面,他只身拜访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实业家纪振纲。面对戒备森严的环境,他沉着冷静地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以“侵略者没有民众支持,就会处处挨打”的深刻见解说服了纪振纲,为新四军赢得了宝贵的支持。

🔥 1939年3月7日,在日军重兵合围下,萧国生坚决拒绝先行转移,而是亲率一个连拼死阻击,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年仅22岁的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他的牺牲赢得了茅山百姓的千人哭别和百里外乡亲的敬意,他的精神被后人铭记,江苏镇江句容市的“国生路”便是对他的纪念。

萧国生像

  他是新四军作战中牺牲的首位团职干部,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江南烽火中。

  “……萧国生不愧为抗战中政工人员的模范。”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在《追悼模范政工人员萧国生》一文中指出。

  萧国生,191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家。14岁,他便背着简陋的竹筒枪加入了浏阳赤卫六师(次年秋编入湘鄂赣苏区红军独立师),17岁成为共产党员。1934年,因在战斗中左腿重伤致残,未能参加长征,他却以钢铁意志留在湘鄂赣边区,投身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老兵归队”的号召,告别新婚妻子陈罗香,毅然奔赴苏南敌后。

  这是1939年初,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部分干部在茅山的合影。左起第五位为萧国生(资料照片)。

  在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工作成效卓著的萧国生很快从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成长为二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春夏之交,部队初抵苏南地区,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面对陌生的水网与丘陵山地交错的作战环境,战士们难免忐忑、顾虑重重。萧国生深入连队,与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用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了大家的顾虑,成为大家信赖的知心人。1939年2月,在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被一致推举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

  他的模范作用,更体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1938年,霍乱疫情如恶魔般席卷茅山,数百个村庄陷入绝望之中。“我去!我保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萧国生主动请缨,带领140多人的救援队深入死亡地带。他们为病人清洗、抬埋尸体,与死神赛跑。瘟疫最严重时,千人大村仅存二三百人,救援队员也不断倒下。当瘦脱了形的萧国生返回部队,战友几乎认不出他。而茅山百姓含泪传颂:“共产党、新四军是人民的救命恩人!”

  萧国生不仅是政工楷模,更是统战能手。为打开茅山抗战局面,他只身拜访拥有众多自卫武装力量的著名实业家纪振纲。面对对方宅邸森严的戒备,年轻的萧国生从容不迫,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娓娓道来。当纪振纲质疑“贵军如何战胜强敌”时,他目光灼灼:“侵略者没有民众支持,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就会处处挨打!”纪振纲被折服,从此为新四军提供了宝贵支持。

  他死战不退,血洒疆场。1939年3月7日,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下会村硝烟蔽日。日军重兵合围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驻地,萧国生断然拒绝先行转移:“这样的生死关头,我怎能先走!”他亲率一个连拼死阻击,掩护主力突围。激战中,这位年仅22岁的指挥员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茅山百姓千人自发哭别英魂,百里外的乡亲扶老携幼赶来。

  时光荏苒,精神永存。在江苏镇江句容市白兔镇,当年血染的土地,一条由村庄通向镇上的道路被命名为“国生路”。更名仪式上,村民指着新路牌郑重地说:“这条路要好好走,不能忘记了烈士的名字。”

  “霍乱疫情中,萧国生同志带领医疗队救活了数百名群众,这是他当时穿过的衣服。”一件褪色的军装前,年轻的讲解员动情地向参观者介绍。位于句容市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里,珍藏的32件遗物和10多本史料静静地诉说着萧国生的壮志豪情。

  锈蚀的皮带扣、子弹壳、印章、钢笔……诸多红色文物前,常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凝望——当年14岁的浏阳少年背着竹筒枪走上革命路,把生命化作火炬,照亮民族解放之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萧国生 新四军 抗日战争 革命烈士 政治工作模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