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咨询与投资公司仲量联行发布了《2025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上半年回顾》报告,对于上半年北京办公楼、零售地产、高端酒店等市场的情况做了总结。
上半年,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市场需求潜力逐步释放。仲量联行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张冀苏表示,北京商业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螺旋式下降的缓冲期,整体租金表现仍面临较大挑战。
在办公楼市场,第二季度北京市没有新增供应,整体甲级办公楼市场空置率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12.0%。全市租金延续了前几个季度的下行趋势,环比下降4.0%。尽管大幅下行,但中关村租赁市场受科技行业租户支撑,部分高入驻率项目租金已基本止跌。在需求方面,科技企业租赁表现相对突出,主要体现为互联网大厂在中关村区域的整合与扩张行为。甲级和非甲级办公项目在共同承接这类需求。
在零售消费市场,第二季度全市租金维持下降趋势。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7.2亿元,累计同比下降3.1%,整体消费市场环境仍面临较大挑战,带动第二季度市区市场有效租金环比下降1.9%,同比降幅扩大至4.4%。
上半年北京整体消费市场处于低位复苏,餐饮企业显著承压。第二季度全市共有约36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于市区市场入市,约占全年新增供应量的60%,这小幅推高了市场的空置率。新开的商场有大吉环宇都荟、中关村大融城、双井京东Mall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垂类赛道、细小切口、单点突破的新锐品牌逆势突围。例如,3000平方米的二奢仓储式购物超市“超级转转”开业,Giorgio Armani、Longchamp等多个时尚品牌跨界咖啡领域,等等。
在高端酒店市场,北京较去年同期呈现下行态势。受多重宏观经济与行业因素叠加影响,客房收入、平均房价(ADR)等核心经营指标均面临压力。截至5月底,全市高端酒店平均入住率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房价同比下降逾5%,每间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同比减少超过4%。不过,仍有部分酒店依托差异化定价策略及多渠道拓展举措,成功实现局部逆势增长,使得每间可出租客房收入不降反升。
在市场需求端,游客消费心态趋于理性,企业差旅预算持续收紧,加大了酒店对于渠道管理和需求预测的复杂度。在预算缩减的背景下,商务差旅需求及团队消费需求两大传统细分市场的价格竞争尤为激烈,进一步拉低平均房价。与此同时,军工、外交等行业需求受政策与项目驱动,平均房价贡献呈现上升趋势。休闲散客依然是酒店房价的支撑主力:海外游客占比持续攀升,尤其是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地区的客源占比较高。同时,东南亚游客增速尤为显著,且支付能力强,对推升平均房价起到重要作用,表现超出了预期。此外,部分酒店在在线旅游平台(OTA)的声誉管理与精准数字广告投放转化成效突出,对客房收益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上半年北京高端及以上酒店市场无新开业项目,新增供给进入短暂的空白期。预计下半年将有3家新开业酒店陆续入市,新增客房总数达到667间,供应量较2024年有所增长。其中,北京通州皇冠假日酒店和北京三里屯工体福朋喜来登酒店预计于8月底开业,合计为市场带来超过500间新增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