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过来人对年轻人的忠告,强调人生中“没做过的事”比“做过的事”更容易让人后悔。作者以自己年轻同事拒绝新加坡工作机会为例,反思了年轻时应趁父母身体健康、责任尚少时多去闯荡,体验更广阔的世界。文章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家庭、婚姻、子女等因素会成为束缚,行动将变得更加困难。作者认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是互联网的虚假宣传,真正有价值的是“万事趁年轻”。经历过生老病死和家庭责任后,会深感时间飞逝,人生履历单薄,容易产生不甘和遗憾,甚至导致中年危机。因此,作者鼓励年轻人如果条件允许,应抓住年轻时光,勇敢走出去,体验人生。
🌟 趁年轻多闯荡,避免留下“没做过”的遗憾:作者强调,人生最容易后悔的是那些未曾尝试过的事情,而非已经做过的事情。年轻时是身体和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也是承担家庭责任较少的时候,是探索世界、积累人生体验的最佳时机。
🚀 警惕“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的论调: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互联网上的虚假宣传,实际上,年龄和人生阶段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限制和机会。年轻时父母尚健、责任尚轻,是远行和探索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未来可能因父母年迈、家庭责任加重而难以实现。
⏳ 时间飞逝,人生易感苍白:作者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一旦步入婚姻、生育和面对生老病死,时间会以惊人的速度流逝。回首过去,可能会觉得人生履历单薄,充满遗憾,这可能导致中年抑郁或叛逆。
💡 鼓励年轻人勇敢走出舒适区: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鼓励年轻人抓住年轻的资本,勇敢地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如果有可能,并且有此意愿,就应该付诸行动,去经历、去尝试,而不是被安逸或恐惧所束缚。
我们这帮老中,年人,对年轻人怎么看?对人生有什么建议?
举例,22年小年轻同事在饭桌上跟我说,你造嘛最近有新加坡猎头公司找我呢,问我去不去新加坡?他定定瞅着我要答案。
我回,去啊,去了不亏,那么年轻,家什么时候都能回啊~
他听了,说,不去,还是想待家里,对,他没动。
我的OS啊,再让我回到毕业那会儿,我要天下任我行,哦,对了,华东昆山我待了三个月,那我要走🉐更远,更远。无他,人这辈子只会为没干过的事后悔,干过的都不后悔(犯法什么的不聊),人生必定有遗憾,别天天攒遗憾。
还有啊,年轻的时候父母身体好你能走远,过了30岁父母55左右吧,这是癌症高发期,父母一倒你肯定回来的逃不了~更不提爱情了,婚姻,孩子了,人年纪越大越难走动,主动或被动捆绑的东西太多。
我从来不信什么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这是互联网爽话,忽悠花,漂亮话,没用的话!警惕!警惕!我只信,万事趁年轻!而且,但凡你走进婚育,面对过生老病死,你就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飞快,又回头看人生履历简单苍白,又觉得亏了,白活了,不甘心,这时候,要么中年抑郁,要么叛逆。
这是过来人的箴言,出去吧走远点,如果行的话,如果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