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2日 01:43
[健 康] 血脑屏障穿越机制研究获突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重要成果,首次系统揭示了铁离子如何穿越血脑屏障的关键分子机理。研究发现,VAMP3蛋白与Syntaxin4蛋白的相互作用介导了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的融合,这是铁离子入脑的关键步骤。通过上调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以显著提高铁离子的穿越效率,为解决药物递送入脑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干预靶点,有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 **揭示血脑屏障关键穿越步骤:** 研究明确了铁离子穿越血脑屏障的最后一步——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并证实了这一过程对穿越效率的直接影响。这是理解和改善药物入脑的关键。

💡 **VAMP3与Syntaxin4蛋白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VAMP3蛋白和Syntaxin4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介导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融合的核心。这种相互作用直接促成了铁离子的释放和进入大脑。

🚀 **提升铁离子穿越效率的潜力:** 通过上调VAMP3蛋白和Syntaxin4蛋白的表达,科研团队成功显著提高了铁离子的穿越效率。这表明调控这两个关键分子是提升药物递送入脑效率的有效途径。

🔬 **为药物递送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填补了血脑屏障穿越机制研究中的关键空白,并为改进药物入脑递送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靶点,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张晓)7月18日,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磊、冯露系统揭示了穿越血脑屏障的关键步骤——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融合的分子机理,并证实其直接影响穿越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介绍,血脑屏障的低通透性,在有效阻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的同时,也阻碍了治疗药物的入脑运输,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将药物高效递送入脑,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利用铁运输通路进行药物入脑递送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晰、递送效率也有待提升。科研团队发现,VAMP3蛋白与Syntaxin4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介导了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大脑侧)的融合,使铁离子成功释放并进入脑内。这是铁穿越血脑屏障过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上调VAMP3蛋白和Syntaxin4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提高铁离子的穿越效率,这提示调控这两个关键分子有望有效提升药物入脑递送效率。

    该发现填补了血脑屏障穿越机制研究中的关键空白,并为改进药物入脑递送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血脑屏障 药物递送 南开大学 VAMP3蛋白 Syntaxin4蛋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