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挖人挖到奥特曼破防,但小扎也是没少被发好人卡。
这不,最新爆料,至少有10位OpenAI员工都拒绝了小扎。
消息来自华尔街日报,据知情人士透露,面对Meta小扎开出的3亿美元天价“挖人费”,有相当一部分OpenAI员工都拒绝了“加入敌营”。
而且拒绝的人中还有我们熟悉的Mark Chen,目前担任OpenAI首席研究官。
根据爆料,今年春天的时候小扎和Mark Chen进行了一次闲聊,内容主要是小扎向对方请教如何改进自家的生成式AI部门。
Mark Chen当时也没多想,所以就认真建议他加大对人才的投资。
结果这一下仿佛就打通了小扎的任督二脉,堪称硅谷史上最疯狂的抢人大战就此启动。
当时小扎就向给他灵感的Mark Chen发出邀请:是否愿意考虑加入Meta,以及如何才能打动你?
而Mark Chen没咋考虑就回绝了,并表示自己在OpenAI干得很开心。
虽然被拒绝了,但已经找到新方向的小扎立即整理了一份全球顶尖AI人才名单,并开始私下挨个接触挖人。
截至目前,根据硅谷VC大佬Deedy从一位匿名Meta员工手中获取的Meta超级团队人员名单来看——
44人中,几乎有40%的人都来自OpenAI,被挖得最狠。
估计连Mark Chen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就导致“被偷家了”(doge)。
而除了OpenAI,这份名单的最大看点还是华人——
50%的成员来自中国,清北校友占半数。
Meta超级天团华人盘点
从Meta小扎挖人的最终名单来看,他对华人研究员的偏爱确实尤为明显。
先盘盘最新加入的几位。
Chengxu Zhuang,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校友,OpenAI前研究科学家。
曾获得MIT心理学博士学位,而且之后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从去年开始,他加入OpenAI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感兴趣的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
Chenxi Liu,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校友,谷歌DeepMind前研究科学家(研究Gemini后训练)。
硕博分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刚刚入职Meta2个月,专攻视觉语言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是自动驾驶明星企业Waymo的高级研究科学家。
Chunyuan Li,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校友,xAI前研究员(参与Grok 3视频理解)。
曾获得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有大约7年工作经验,主攻扩散与多模态生成。
之前还在微软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2023~2024年在字节任视觉语言模型研究主管。
Haotian (Ken) Tang,上海交通大学CS校友,谷歌DeepMind前研究科学家。
曾获得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博学位,入职Meta刚1个月,专攻基础多模态模型。
Michael Zhang,曾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CS博士学位,谷歌DeepMind前高级研究员。
DeepMind被合并前,他在谷歌工作了近11年,领导团队专注于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检索和发现。
2013年刚加入谷歌时担任L4软件工程师,多年来逐步晋升为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高级经理。
Qingqing Huang,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EECS博士学位,TikTok前研究科学家,还有一位知名的AI大神家人(猜猜是谁(☉㊀☉)つ)。
更早之前在谷歌工作了6年,职位同样是研究科学家。
Rui Hou,同济大学本科校友,xAI前研究员(方向为Reasoning+Agent)。
加入xAI前曾在Meta工作了5年, 一路参与了Llama2、3、4的后训练工作。
这次也算是重新投入老东家怀抱了~
Pingchuan Ma(马平川),南开大学软件工程校友,OpenAI前研究科学家。
曾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攻视觉与语言技术。
翟晓华,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4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系博士学位。
一毕业就前往谷歌苏黎世工作,是ViT的核心作者之一。
去年底,ViT三位核心作者集体被OpenAI挖走,并成立OpenAI苏黎世工作室,继续做多模态方面工作。
直到最近,Meta又把OpenAI的苏黎世办公室“一锅端”了,且这三人这一次也都出现在了超级团队名单中。
Zhishuai Zha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S校友,OpenAI前研究员。
曾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S博士学位,拥有近5年工作经验。
一开始在Waymo从事软件工程工作,后加入谷歌DeepMind任高级软件工程师。
Yu Zhang,上海交通大学CS校友,OpenAI前研究员。
曾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谷歌DeepMind干了6年研究员,之后加入OpenAI。
Tao Zhu,清华大学CS校友,谷歌DeepMind前高级软件工程师,专攻多模态方向。
曾获得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早年在Dropbox、Twitter、谷歌作为软件工程师参与过多个项目。
再加上量子位之前多次提到的老朋友们,44人天团中华人已经占据22席:
毕树超,浙大数学系校友:GPT-4o语音模式和o4-mini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多模态后训练工作。
常惠雯,清华姚班校友:GPT-4o 图像生成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谷歌研究院发明了MaskGIT和Muse文本转图像架构。
Ji Lin,清华校友:参与构建o3/o4-mini、GPT-4o、GPT-4.1、GPT-4.5、4o-imagegen以及Operator推理栈。
任泓宇,北大计算机系校友: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和o4-mini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后训练团队。
Pei Sun,清华校友:曾在谷歌DeepMind负责Gemini的后训练、编码和推理工作,此前创建了Waymo的最后两代感知模型。
余家辉,中科大少年班校友:o3、o4-mini、GPT-4.1和GPT-4o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感知团队,在Gemini中共同领导多模态工作。
赵晟佳,清华校友:ChatGPT、GPT-4、所有mini模型、4.1和o3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合成数据工作。
庞若鸣,上交大校友: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谷歌前资深工程师。
Yuanzhi Li,清华校友:在OpenAI负责优化GPT系列模型。
刘璐,华南理工校友:GPT-4o图像生成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谷歌参与Gemini研发。
OpenAI被挖的人最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完整名单中从OpenAI跳到Meta的人最多——
OpenAI占比40%,DeepMind占比20%,Scale AI占比15%。
为了吸引这群“天之骄子”,除了开出天价薪酬,小扎还使出了奇招——
限时答复是否加入Meta,过期不候(玩的就是心跳)。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算力管够的承诺,小扎后来也出来回应称:
大把研究人员因为天价薪资被打动来了Meta?这个说法基本不对哦,lol~
他们加入Meta,并非贪图金钱,而是为了造神——build god。
就是说,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为顶尖AI人才提供超乎想象的强大支持:
直接的金钱收益之外,对于心怀研究理想的科研人员来说,最强GPU无上限随!便!用!
为此Meta也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建立多个GW集群,即功率达到吉瓦级(Gigawatt)的超级计算集群,通常用于训练大规模AI模型。
据小扎自曝,很多顶尖人才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选择加入Meta。
如此也逼得OpenAI CEO奥特曼出来最新表态:
今年年底将上线100万个GPU!
啥概念??
若让ChatGPT自己来对比一下,则这100万个GPU和Meta计划建造的Prometheus+Hyperion集群实力对比如下:
总结一下就是,OpenAI此举几乎也是奔着和小扎的集群同台打擂去的,而且风格明显更激进、迅速。
OK,抛开这两家的激烈竞争不谈,网友们也是打开求职工作思路了:
想加入OpenAI的唯一理由是为了进入Meta。
还得是大家会想啊~
参考链接:
[1]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47072386932916425
[2]https://www.wsj.com/tech/ai/meta-ai-recruiting-mark-zuckerberg-sam-altman-140d5861
[3]https://x.com/deedydas/status/1946597162068091177[4]https://x.com/sama/status/194705762578039651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一水,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