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该怎么度过未来10年的经济下行期?
在财新专栏看到了一篇很“炸裂”的诈骗新闻,“一家名为 ‘DGCX鑫慷嘉’ 的投资理财平台跑路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导致约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130亿资金去向不明。行业律师表示,由于用稳定币USDT结算,为案件侦破、资金追回和被害人维权带来诸多困难。”
金融诈骗新闻其实不少,但这篇让我印象比较深是因为跑路负责人的态度,6月末,平台负责人在微信群中表示已在国外,宣告平台停摆。他还嘲讽投资者:“因为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让你们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不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
不得不说这位跑路的“法外狂徒”态度确实嚣张,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让我想起了那句经典名言,“凭运气赚的钱,凭实力亏没了。”
普通人之所以会踩中这种大坑,我觉得除了贪图高收益之外,也避不开怎么度过这个漫长经济下行期的焦虑
之前的三四十年经济高速增长,让我们很多人养成了一个思维惯性,以为这种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 结果也就四五年时间,外部风口剧烈转向,以前靠时代红利赠与的财富:房子+高薪,很可能一去不复还
2040年前的10-15年,我们普通人要学会和过去告别,去重新认识这个即将,或者说已经在巨变的世界。比如抬头看看别人走过的路 —— 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的停滞,现在基本靠缝缝补补又一年。我们能够成为那个例外吗?很难说,不过还是先做好打算是肯定没错的
面对如何度过经济下行期这个问题,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我立刻想到的答案有三,简单分享仅供参考:
1,就是像开头讲的,不要瞎投资
有个段子讲,说如果你是一个富二代,只靠花钱是花不完家产的,一般败家都是瞎投资投没的,尤其普通人手上那仨瓜俩枣,很容易孤注一掷一下就没了
我前两个星期在朋友圈亲眼看到一个案例,一位女孩发了张加密货币的截图意思说要入场拼一把,结果两天后就又发了个朋友圈调侃说准备上天台了(当然是在开玩笑),但是前几天发的那条入场加密货币的朋友圈已经不见了…
“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两条,一是不要亏钱,二是永远记住第一条。”,股神巴菲特老爷子几乎用一生在叮嘱我们,不懂不投
2,未来的收入一定要从劳动收入,转换为稳定现金流+兴趣收入
因为在动荡的时代,再想靠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去支撑你的日常开销是有非常大风险的,65岁你才能领退休金,请问35岁万一失业,之间这30年你怎么办?
首先,就是要尽早把手上的现金和原有资产转化为和劳动收入无关的,不依靠你的时间和体力的,稳定现金流收入小金库,覆盖你的日常开销
篇幅所限,比如拿我自己今年来讲,我绝大部分工作外现金流收入,来自黄金ETF基金和港股央企红利指数基金(个人选择不作任何建议),我是从来不碰股票的,因为我不懂,不懂就不投
我只投足够安全的、盘子足够大的、基础足够安全的指数,然后从长时间角度创造稳稳的利息收入 —— 这部分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多研究
其次,在现有工作和投资收息的基础上,去慢慢养你的兴趣和特长,然后依靠你的兴趣慢慢给你创造未来的收入
比如我有朋友爱写美食探店视频和图文,后来就自己做了博主;还有朋友喜欢潜水,后来自己也做了教练;我自己也是,需要的话可以和出版社、电影机构、培训机构等合作创造收入
3,升级思维模式,从消费思维转向投资思维
这里的消费思维,不仅仅指的是金钱上面的消费。举个例子,你总想花钱换辆更好的车、买个更好的相机、买更酷的限量潮玩潮牌等等,这些都是消费,大概率都是到手就贬值
另外,你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刷短视频傻乐、在网上和人对线、单身却爱在网上看擦边直播一看就好几小时…这些也都是消费,是你在消费自己的时间,却不能给你带来价值,或成本远大于收益
投资思维是什么样?
就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你花一笔钱就大概率是为了未来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比如你投资一项自己熟悉的资产、资助很熟悉的朋友做生意并获得相应股份、换一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只是为了玩游戏的电脑…
再比如相对于消费时间,投资时间的思维就是投资自己的成长,把时间花在培养自己上一个新的技能班、提升自己的学位、用刷短视频的时间读一本好书,甚至和朋友见面巩固友谊,这些都是时间投资思维
我曾写过巴菲特老爷子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他到自己的老友(被誉为新闻界第一夫人的传奇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家吃饭,身为投资界传奇的他竟然连龙虾都不会吃,还透露自己最爱的食物依然是6岁时爱的热狗、可乐、冰淇淋圣代…
为什么?因为他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投资思维,投资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