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9年,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考古博物馆希望能从中国“采购”一座明清时期的贵族墓葬。安大略考古博物馆馆长查尔斯·柯雷利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当时在天津的英国皮货商克劳福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大量的文物被各国不法分子或抢或偷至国外。但是把一整座贵族墓葬从中国运往加拿大,多少还是有些离奇。而从结果看,安大略考古博物馆竟然从中国真的获得了明末清初风云人物祖大寿的陵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离奇的万里“迁坟”
克劳福斯从天津赶到北京后,很快就有了收获。有人自称是明末清初著名将领祖大寿的后人,愿意“兜售”位于北京郊外的祖大寿墓园。随后,安大略考古博物馆用500大洋买下了墓地的所有权,又给当地县令送了1000大洋。有了地方官府的默许,他们就以修缮祖坟的名义,开始挖掘、拆解祖大寿的墓。他们将整座陵园分解成一座八方石宝顶的墓室、一件琉璃花门、一件石五贡,二柱门,以及石翁仲和石骆驼各一对,总重量达到一百五十吨。克劳福斯将他们运送至天津,又从天津出海,于1921年将这座墓园运抵加拿大。从此,祖大寿墓园与四万多件中国文物一起,成了加拿大安大略考古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直至今日。
21世纪后,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国人开始关注到这些远在加拿大的国宝。不过,一个疑问一直环绕在人们脑中:这真的是祖大寿的墓园吗?
人们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在辽宁省兴城市,还有一座祖大寿墓,而且辽宁兴城祖大寿墓址还有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世祖谕祭碑残件等文物实证。因此很多人质疑安大略考古博物馆的祖大寿墓并非真品,但此墓所在的京郊永泰庄又确为祖大寿家族墓地,故大多推测此墓或为祖大寿子侄之墓,当年克劳福斯被人哄骗,才将其误认为祖大寿之墓。
但2019年《紫禁城》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教授林梅村的《说不尽的祖大寿,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藏祖大寿墓调查记》上、下两篇特稿,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安大略博物馆的祖大寿墓园,应为祖大寿在北京所建墓地,但祖大寿最终并未葬于此处,而是不久后迁葬于今辽宁兴城。
从墓园规制来看,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祖大寿墓的宝顶高达五米,这一规格与清代正一品官员的墓葬规制相符。在清代祖氏家族中,仅有获封汉军正黄旗总兵的祖大寿以及获封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的祖大寿长子(实为侄子,因过继而来)祖泽润为正一品。按照常理推断,祖泽润的墓葬规制通常不会超越其父祖大寿,而目前永泰庄陵园尚未发现墓葬规制超过安大略博物馆祖大寿墓的情况。另外,从文献记载角度分析,《清世宗实录》、康熙《祖氏族谱》等史料均记载,祖大寿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离世,同年六月,顺治帝曾对其进行致祭。祖大寿谕祭碑碑文还明确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顺治帝命永平府知府前往谕祭祖大寿之灵。然而,该碑直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才树立于现今的兴城。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疑问:在这段时间跨度内,祖大寿的棺椁究竟安放在何处?清廷又是在何处对祖大寿进行祭拜的?
基于上述墓园规制与文献记载的考量,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测是:祖大寿生前或许先在北京营造了墓园,主要用于停灵。直到三年后,位于兴城(当时称宁远)的祖大寿墓地正式竣工,才将其遗体迁葬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