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比了二线城市和三线县城在房屋日常检查及物业服务方面的差异。三线县城物业年费约300元,提供包括楼道清洁、道路清洁、高空吊装、管道维修、电路检修、挪车等在内的广泛服务,甚至包含邻里纠纷的调解,且响应迅速,超时有赔偿。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物业年费约1700元,服务范围主要限于室外,室内问题如墙体裂缝,即使在质保期后,物业也倾向于让业主自行承担费用。作者在处理室内墙体裂痕问题上,与父母在是否应继续依赖物业处理上存在分歧,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消费水平下物业服务模式的差异,以及业主对物业服务期望值的不同。
🏠 三线县城物业服务全面且价格较低。年费约300元,涵盖了楼道和道路的日常清洁,提供不限设备和层高的高空吊装服务(每户每年一次免费),室内外管道维修(耗材自费),并承诺白天20分钟、夜间30分钟内的上门维修响应,超时有物业费减免的赔偿。此外,还包括电路总开关检修、免费挪车以及邻里纠纷的劝阻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 二线城市物业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且费用较高。年费高达1700元左右,但其服务主要集中在小区室外公共区域的维护,如道路清洁等。对于室内问题,除非与室外设施直接相关(如单元门对讲系统、空调机位护栏),否则一般不负责。例如,在质保期后的室内墙体裂缝问题,物业明确告知需要业主全额自费维修,而非像三线县城那样提供免费或代为处理的服务。
🤔 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接受存在差异。作者认为,在二线城市,物业已明确告知超出质保期的室内维修需自费,因此不应强求物业处理,而应自行寻找维修方案。然而,作者的父母倾向于继续要求物业介入,这可能源于他们在三线县城长期以来享受到的更全面、更主动的物业服务体验,导致他们对物业的责任范围和处理方式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 物业服务合同的界定与执行是关键。文章的讨论凸显了物业服务合同的细节和执行标准对业主体验的重要性。在三线县城,物业的服务范围似乎远超合同约定,更像是全方位的社区服务。而在二线城市,物业则更严格地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将超出部分明确界定为业主责任,这使得业主在面对房屋问题时,需要更清晰地了解合同内容,并自行承担相应的维修成本。
最近和爸妈交流关于房屋内日常检查的事情,日常检查房屋内的墙体状况以及屋内其他楼房相关的内容。爸妈经常提到的就是,有事情了找物业。
我爸妈现在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陪着我爷爷奶奶养老,那边的小区物业年费是 300 元多点。服务内容是楼道楼梯清洁(每日),小区内道路清洁(每日),高空吊装设备(不限设备和层高,每户每年一次免费,我自己见过一次吊装大型彩电入户,一次指的一次呼叫,比如今天呼叫物业需要吊装十个 80 寸电视到 601 室,算一次。),维修管道(室内外均免费,室内耗材需业主自费),白天 20 分钟内上门,夜间 30 分钟内上门(超时有个免一年物业费的赔偿金,我妈妈是这么讲的),电路总开关检修(室内外免费),免费挪车(外来车辆占位会挪走),其他忘记了。很多免费的维修项,基本遇到问题就能找物业处理,甚至邻居在吵架,也能喊物业上门劝阻。
我这边一年大概 1700 元多点的物业费,物业日常只管室外,室内基本不管,除非是和室外有关系的,比如单元门视频对讲维修,空调机位护栏检修。
近期发现室内墙体有裂痕,我联系物业找人看下,物业告知超过两年开发商承诺的质保,需完全自费,后续我准备自己找维修,爸妈倾向于继续找物业处理,我认为物业按照服务约束告知了需要自己处理,没法要求物业处理(免费或自费)。
是不是我处理的方式不对,感觉给爸妈讲完二线城市物业的处理事情方式,他们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