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陈可(1978年生于四川)擅长塑造气质独特的女性形象——迷惘惆怅的青春期女孩、自由奔放的女艺术家和好莱坞女演员。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梦幻般的超现实氛围描绘着女性的成长、记忆与自我认知。
2025年5月17日,她的最新个展“陈可:无名包豪斯”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2025年的新作《玛丽安与百合No.1》开篇,画面中的玛丽安神秘莫测,层层叠加的几何色块勾勒出轮廓,从左上投下的斑斓光线映照着人物面庞。
现实中的玛丽安·布兰德(Marianne Brandt,1893-1983)是包豪斯学院唯一一位完成金属加工课程的女性,不仅在之后担任了该工坊的主任,还设计出一系列代表包豪斯经典美学的金属器具。
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机构之一,由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919年创立于德国魏玛。尽管只存在了14年,但它对现代建筑、设计、艺术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成立之初,包豪斯学院便奉行“男女平等”的原则,其运行期间招收的女性学员,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然而,其中约九成女性被安排进入书籍装帧、陶艺、编织等传统上被视为“更适合女性”的工坊,真正能进入金属加工、建筑等核心课程的女性屈指可数,这也是陈可在“包豪斯女孩”系列作品中多次以布兰德为灵感的原因。
2020年,陈可在逛书店时无意中看到了TASCHEN出版的影集《包豪斯女孩》(Bauhausm?dels. A Tribute to Pioneering Women Artists),书中展示了近400张在这座先锋艺术学校就读的女性肖像。陈可对这些摄于1919-1933年的照片感到惊讶,“第一,我不知道包豪斯有那么多女学生;第二,我觉得她们那种气质、精神状态与今天的女性非常接近,非常的大胆前卫,有一种女性独立先驱的感觉。”陈可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久后,陈可在一张A4纸上开始画她的第一张“包豪斯女孩”,这个系列曾在上海、巴黎等地展出,此次展出的是该系列的最新作品,汇集了六十余件绘画、纸本创作以及特定场域的毛毡壁画。
《安妮·阿尔伯斯在织布背景前》(2024)和《睡梦中的安妮》(2024)两件画作中的人物都是包豪斯学院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1899—1994)。阿尔伯斯进入包豪斯时原本希望学习绘画,最终被分配到编织工坊。作为现代纺织艺术和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成就不仅突破了传统工艺的界限,更重新定义了纺织艺术的地位。1949年,阿尔伯斯成为第一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纺织品设计师。在她眼中,“编织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手艺。”
色彩与线条、不断叠加的几何色块,这些呼应着包豪斯构成主义美学的画作,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所在的北京798艺术区展出,显得别有意味。这里的前身是包豪斯风格的厂房,从工业园区到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地标的变迁,正契合了包豪斯所倡导的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相融合的理念。
陈可笔下的“包豪斯女孩”不仅是肖像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关于女性、艺术和未被充分讲述的历史——她们如何在一个被低估的领域重新定义可能性。“这些女孩在与外部世界的博弈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乌托邦,我也是,我们都是幸运的。”陈可说。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