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央视节目内容,探讨了飞机设计中结构加强与弹舱布局的关系。文章指出,飞机前部顶升点和阻力撑杆铰接点是需要重点加强的结构,这与苏27系列的设计一脉相承。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弹舱布局的疑问,特别是中央弹舱与左右弹舱的结构考量,并联想到某新机腹股沟设计,引发对F-35弹舱设计的思考。
✈️飞机前部顶升点:央视节目中指出,15T的前部顶升点位于前架阻力撑杆铰接点后方,该位置在维修时需承受飞机重量,因此需要重点加强以确保结构安全。
🔗阻力撑杆铰接点:阻力撑杆负责将弹射器的拉力传递给机身,其与机身连接处的铰接点结构同样需要加强。这与顶升点加强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飞机结构安全性。
🤔弹舱布局的考量:文章提出了关于弹舱布局的问题,特别是中央弹舱与左右弹舱的设计差异。如果中央弹舱后方紧邻机身中央弹舱,是否需要付出更多重量代价来加强结构?
💡F-35弹舱设计:文章提及F-35系列,特别是F-35C,采用了左右两个主弹舱的设计,将一个大的中央开口改为较小的开口。这种设计可能在结构方面有所考量,值得深入研究。
🧐新机腹股沟问题:文章联想到某新机的腹股沟设计,其产生的效果类似于F-35的弹舱布局,即变为左右两个弹舱。这引发了对设计背后结构考量的进一步思考。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07-12 11:58 广东


在央视的节目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15T的前部顶升点就在前架阻力撑杆铰接点的后面。顶升点的作用在于维修时支撑飞机重量并确保结构安全,这个地方是要重点加强的。而阻力撑杆则是将弹射器的拉力传递给机身,其铰接点与机身连接处的结构同样要加强。相当于合二为一了。
这个也是苏27系的传统设计。

参考以下苏33的剖视图,铰接点就在红圈内。附近的纵梁和隔框就是重点加强的结构件。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后面紧跟着机身中央弹舱,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的重量代价来加强?如果看F-35系列,特别是35C,实际上是采用左右两个主弹舱设计,由一个大的中央开口改为较小的开口,这种设计有没有结构方面的考虑呢?

再进一步联想到某新机的腹股沟的问题,造成的事实效果就跟F35的弹舱一样,变成左右两个。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