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4小时前
[要 闻] 创新为帆,智能航运乘风破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红专”轮的巡展活动,是中国航运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文章聚焦于2025年中国航海日,介绍了我国在航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内容涵盖了智能船舶、自动化港口、绿色能源应用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航运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文章还强调了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为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红专”轮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智能船舶之一,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展示了中国在智能航运领域的领先水平。其搭载的“太衍”智能系统,实现了自主航行、自动靠离泊等功能,为航运智能化提供了关键数据。

🏭我国已建成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港口群,突破欧美技术垄断,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前列。同时,智能化技术在港口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秘鲁码头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提高了效率。

🌱我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LNG动力船舶运营及在建规模全球领先。港口岸电覆盖率高,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占比超60%,推动航运业可持续发展。

——“新红专”轮巡展带来一场航海文明盛宴

记者从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获悉,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图为7月13日拍摄的江苏省扬州港作业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任飞摄)

◎本报记者 王祝华

    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双重节点。7月13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圆满结束在海南琼海龙湾港的“致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巡展”,缓缓驶向本次航程的下一站。这艘从大连启航的智能船舶,沿途停靠太仓、上海、泉州及海南等重要港口,带来一场贯穿古今的航海文明盛宴,吸引众多观众登船游览,共同见证中国航运的蓬勃发展。

    “天鲲号”超大型绞吸船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欧美技术垄断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前列;乌江构皮滩通航工程开创200米级高坝通航先例,让“船在天上走”成为现实……“2005年—2025年是中国航海事业快速发展的20年,这背后离不开航海科技的强力驱动。”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说。

    智能科技破局领跑

    “新红专”轮船体“五彩海洋”主题彩绘,融合了郑和航海文明与现代智能符号,直观展现航海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艘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和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研发的船舶,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于一体,是全球最先进的智能船舶之一。此次巡展航程近4000海里,航期约30天。

    进入驾驶室,科研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太衍”智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先进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涵盖态势感知、自主决策、航行控制和综合信息显示单元,具备自主航行、自动靠离泊等功能,能实现船岸互通与远程驾控,智能化程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太衍”智能系统高级工程师陈宇航介绍,该系统在海南完成首次航行测试,“新红专”轮全程自主完成离港、狭水道航行及自动靠泊,为技术实用化提供关键数据。

    在此次航行中,中远海运携自主研发的“自由度”智能气象导航系统和海宁电子海图装备全程护航。这两大智能系统从芯片到软件全部自主可控,筑牢航行安全屏障。

    中远海运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近年来该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航运领域频频发力,多项创新成果备受瞩目。智能油耗方面,基于细分船型建立精准模型,即使在2024年大规模绕航好望角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实现碳减排约15.6万吨;智能拖车方面,融合多元异构数字智能的解析引擎,能感知用户地理位置,提升了报关效率;智慧港口方面,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秘鲁码头装卸系统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集团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航运主业的深度融合。”中远海运董事、总经理朱碧新说。

    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除了将智慧化作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4年我国水路货运量98亿吨,为10年前的1.64倍;货物周转量14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占比达55.6%。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LNG动力船舶运营及在建规模占全球35%以上。电动船舶应用领先,主要港口相关加注业务落地,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占比超60%,全国主要港口岸电覆盖率超90%,集装箱船靠港常态化用岸电。

    当前,加快绿色转型成全球共识与潮流,我国航运业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建议重点从3个方面着手:发展绿色船舶,强化技术创新与标准引导;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构建燃料供应、用能及集疏运体系;深化国际绿色合作,推动规则与项目协同。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是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核心支点,2020年正式定名并跻身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序列。“在制度创新的深水区,我们正搭建国际航运的‘海南舞台’。”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澎介绍,参照国际高标准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扩大“国际中转”试点,推动船舶、船员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深化“极简审批”改革,推出“航运企业服务包”;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与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吸引国际航运总部与人才集聚。

    (科技日报海南琼海7月13日电)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智能航运 绿色转型 航海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