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8小时前
成本1块卖5块,冰杯比卖黄金还暴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夏,冰杯异军突起,成为市场新宠。从便利店到各大品牌,冰杯以其便捷性、多样化的口味和DIY乐趣迅速风靡。尽管成本不高,但冰杯背后蕴含着对即时便利的追求,以及年轻人“该省省该花花”的精致生活哲学。文章探讨了冰杯的商业模式、成本构成、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心理,揭示了冰杯爆火背后的深层原因。

🧊 冰杯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普通预包装冰杯价格集中在2-6元,而蜜雪冰城等品牌则以1元超低价入局,主打性价比。

🍹 冰杯口味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除了纯冰块,还推出了咖啡、水果等风味冰杯,以及DIY特调玩法,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

🏠 冰杯迎合了消费者对即时便利的需求:它提供了即买即用的便捷性,减少了等待时间,并提供了更多的饮品搭配选择。

💰 冰杯的成本构成和价格差异:虽然冰杯出厂成本较低,但冷链运输、经销商加价等因素导致零售价上涨;DIY冰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划算。

🔥 冰杯背后蕴含着精致生活理念:冰杯的流行是“该省省该花花”生活态度的体现,消费者愿意为便利和个性化体验买单。

炎炎夏日里,冰早已从单纯的降温工具蜕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往年不同的是,曾经风靡的高端雪糕今年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简约实用的冰杯异军突起。

蜜雪冰城以1元冰杯横扫市场,农夫山泉、盒马等巨头争相入局;消费者为“便利店调酒”“露营特调”的仪式感狂欢,社媒上话题讨论破亿。然而撕开包装,真相冰冷刺骨——160g冰杯出厂成本不足1元,其中包材占比65%,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同等重量纯净水的5倍。

冰杯的爆火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叙事?还是“该省省该花花”的精致生活哲学?

冰杯,资本新晋的财富密码?

今夏,“冰”意外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山姆超市一则“2公斤冰块售价22.8元”的新闻引发舆论哗然,网友对此各执一词。这场看似平常的消费争议,却让我们蓦然惊觉:冰,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日常元素,已然悄然渗透进现代生活的肌理。

截至7月3日,我国现存制冰企业为10922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38家。据预测,我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630亿元。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各大品牌闻风而动,冷饮品牌、各类商超、现制茶饮都相继推出了各类冰杯。

图数室调研发现,当前市面上的冰杯产品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态势:普通预包装冰杯价格集中在2~6元区间,容量维持在160g~220g范围;而现制茶饮品牌则另辟蹊径,凭借渠道优势实现降维打击——蜜雪冰城和茶百道以1元超低价入局,书亦烧仙草更是推出+1元换购策略。价格更低廉,容量也更高,主打一个性价比拉满。

当然,“卷天卷地”的品牌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白水冻冰块。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冰杯产品正在上演一场“口味革命”,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风味冰杯——

想喝咖啡?有醇香的咖啡冰杯;喜欢果味?提子、葡萄、百香果各种水果味冰杯随你选;想来点清爽的?柠檬冰杯一口就上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爱喝水了!

冰杯卖的可不只是冰

想象一下,38度的高温天,你浑身冒汗走进一家便利店。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杯还冒着冷气,你撕开封口,咕咚咕咚倒进去一瓶汽水,冰块咔嚓咔嚓冒出一条条裂纹,不断翻涌的气泡涌上来,你大喝一口,寒气瞬间从口腔蔓延整个食道。

在这种场景下,冰杯卖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冰凉快感,还是一种情绪价值:便利店随处可得的即时感,更自由地选择饮品去搭配,冰块碰撞与杯壁挂珠的视觉享受,当然还有特调多巴胺色彩的精致格调。

通过查询小红书近90天有关冰杯的相关笔记和话题内容,关键词都围绕着“方便、好喝、清爽、夏天、调酒、DIY、奶茶、微醺、便利店”展开。

回溯冰杯火爆的路线,可以看到冰杯从全家、7-Eleven、罗森等便利店为始点,再到农夫山泉等老牌饮料与冷饮品牌入局,盒马等新零售推出花样冰杯进一步扩大影响,冰杯的使用场景也不断扩展——

·旅行场景:冰杯以即买即用、轻便不占位的特性,成为途中解渴的最优解。

·露营场景:解决了露营场景中制冷设备缺失的痛点,同时通过DIY玩法提升社交乐趣。

·逛街场景:即买即走不排队。

·宅家、下午茶场景:自制咖啡、微醺时刻,低成本精致生活。

......

随着场景的扩张,冰杯从夏日顶流变成了全天候、全场景顶流。

DIY则是冰杯的一大乐趣。

酒、奶制品、茶、咖啡、碳酸饮料、果蔬汁,只要是“稀的”都能放进冰杯里,再加上奶盖、炼乳、果冻等产品,多巴胺的配色、丰富的配料和创意搭配,都让冰杯成为了社交货币。

成本更低,自由搭配,无需排队,但冰杯真有那么值吗?

冰杯到底贵不贵?

在家自制一个冰杯要分几步?一,把水倒进冰格;二,把冰格放进冰箱冷冻室;三,等待3~4小时后取适量倒入杯子。

在家冻冰块的整个过程中,材料成本几乎为零,而同样小小一杯冰块,现在被商家包装一下,身价翻了数倍,是不是“割韭菜”呢?

事实上,早在去年夏天,就有不少人因为“冰杯成本不足1元”大呼不值。据《齐鲁晚报》采访业内人士的报道,商店售卖的160克冰杯,出厂价确实在1元左右,其中水的成本仅占35%,带盖密封塑料杯、杯盖膜、箱子等包材约0.65元。

工业冰杯的制造其实科技含量不低。首先,水源需经特定消毒灭菌处理,确保纯净无异味;其次,采用流水缓冻技术,在-8℃至-10℃环境下冷冻48~72小时,使冰块结构更致密、融化更慢。

而杯子本身也需具备多项性能:耐受-20℃低温不破裂、抗运输挤压不变形、长期冷冻不析出有害物质。这类食品级抗冻塑料的成本,比普通PET瓶高出50%以上。

另一方面,一个冰杯从工厂到商店,再到我们手里,中间过程可不简单。冷链运输、经销商层层加价、店铺房租人工水电……这些成本堆起来,一杯冰就得卖2.5~6元。相比之下,奶茶店的冰杯由于现制现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此可以1元成本价拿下。

而对于商家来说,单买冰杯其实赚头不大。它的功能更多是为店铺引流,并把其他酒水饮料带火。据饿了么发布的数据,2024年夏天,冰杯和可乐、纯净水和啤酒等搭配最为热销,果蔬饮料外卖量同比增长约320%,搭配啤酒等酒水饮料的外卖量也同比增长约300%。

那么,自制冰杯饮料真能省钱吗?图数室帮你们算了一笔账,把热门冰饮的DIY成本,跟蜜雪冰城、瑞幸这些性价比之王的成品价做对比。我们发现,用冰杯搞奶茶,省钱优势不明显;但要是调咖啡,确实能省下一点。

说白了,当我们在便利店拧开冰杯盖子时,支付的实际是 “即时可得”的便利税——不用在家苦等3小时冻冰,不用担心上班路上冰块化成水,连杯子也不用洗,真正做到“随地大小喝”。这种随开随喝的畅快,暗含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另外,便利店冰杯特调在网上爆火,还藏着当代年轻人“该省省该花花”的精致生活哲学,所以冰杯能火成这样,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冰杯 消费 市场 生活方式 便利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