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7月11日 10:46
天太热了!气温预报被质疑“人工压数值” 气象学家回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引发了公众对气温预报准确性的关注。央视报道指出,气象预报员在预报气温时,需遵循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即百叶箱内离地1.5米、不受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的温度。然而,公众感受到的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与预报温度存在差异。未来,气象部门将更加注重预报的精细化,提供更贴近人们需求的体感温度信息,以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气象预报的温度测量标准: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是基于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即在百叶箱内,离地1.5米、不受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测量的温度。这是为了保证全球气温数据的可比性。

🤔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异:公众感受到的体感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压、风力、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感知,导致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产生差异。

📈预报员的考核机制:预报员的预报准确度会影响其评分,因此预报员会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预报越准确,得分越高,这促使预报员不断改进预报技术。

💡未来预报的发展趋势:未来气象预报将更加注重满足公众需求,提供更精细化的预报信息。例如,会提供体感温度,并说明不同温度对不同领域的影响,使预报更具实用性。

快科技7月11日消息,据央视报道,6月以来,天气持续炎热,连在中国最北端,东北居民都排队安装空调了。

随着我国各地高温天气的持续,一些网友质疑气温预报存在“人工压数值”的现象,例如明明40摄氏度的天却预报38摄氏度。

对此,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

据朱定真介绍:“预报员预测得准不准,也是要评分的,预报38摄氏度,实际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不得分的,我们作为预报员,一定要报得越来越准。”

但是为什么跟大家的感觉不一样?

因为气象人的观测环境和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朱定真表示,天气预报发布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测量标准是百叶箱离地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的温度。

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要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他还表示,未来我们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

比如体感温度,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多少度,还要包含38摄氏度和39摄氏度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气温预报 体感温度 气象标准 预报准确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