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11日 02:17
[深 瞳] 赵元龙:穷极一生只为找“金钉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贵州八郎村因发现凯里生物群而闻名,凯里生物群是探索寒武纪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赵元龙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的研究,最终确立了乌溜—曾家崖剖面为全球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的国际层型剖面,为全球寒武纪地质研究树立了新的标准。尽管赵元龙教授在2023年去世,但他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将继续影响着地质学界。

🔍 八郎村的发现:1982年,赵元龙教授在贵州八郎村发现了距今5.08亿年的凯里生物群,其中包含以掘头虫类为主的三叶虫化石群落,以及大量的软躯体化石,属于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 凯里生物群的重要性:凯里生物群填补了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和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的空白,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全过程完整串联起来,为探索动物门类起源及早期生态系统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

🔬 研究的挑战与突破:赵元龙团队提出的“印度掘头虫”方案曾引发国际学界质疑。为了提供确凿证据,他们采集了2万余件三叶虫化石,并得到了国际专家的支持,最终确立了乌溜—曾家崖剖面为全球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的国际层型剖面。

🏆 学术成就与影响:2018年,赵元龙团队的提案获得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全票通过,乌溜—曾家崖剖面被确立为国际层型剖面,标志着中国在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研究成果成为了国际标准,并被广泛使用。

    【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何星辉

    远古时期的贵州,曾长期被海洋覆盖。这里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更拥有近乎完整的岩石地层序列。在地层学家眼中,贵州是记录地球生命10亿年演化的天然宝库。

    1982年,贵州大学教授赵元龙初次踏足八郎村时,那里还是一个交通闭塞、信息匮乏的苗寨。村民刘锋熟悉地形,主动为他当向导。两人翻山越岭,寻找古生物化石的踪迹。

    经赵元龙团队的艰苦发掘,在八郎村附近发现了一个距今5.08亿年的特异埋藏古生物化石群——凯里生物群。

    自此,八郎村因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声名鹊起。

    凯里生物群价值非凡:它不仅富含以掘头虫类为主的三叶虫化石群落,而且产出大量具有重要意义的软躯体化石,是一个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凯里生物群是探索寒武纪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解释道,“它独特的化石保存状态和承前启后的时空位置,为探索动物门类起源及早期生态系统演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证据。”

    朱茂炎进一步指出,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和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分别代表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不同阶段,而“凯里生物群恰好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将大爆发的全过程完整串联起来,科学价值巨大”。

    从发现凯里组地层中上部与下部三叶虫组合的差异,到提出以“印度掘头虫”作为寒武系第三统首现化石,直至在乌溜—曾家崖剖面精准锁定其首次出现的位置,赵元龙数十年如一日,甘坐科研“冷板凳”。

    起初,赵元龙提出以“印度掘头虫”作为传统中寒武统底界标志化石的方案后,曾引发国际学界质疑。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方案,争论激烈。

    为了提供确凿证据,赵元龙团队采集了2万余件三叶虫化石,研究各类化石标本8万余件。

    关键时刻,西班牙学者乔治·埃斯特夫等国际专家被赵元龙团队的执着精神和研究成果打动,主动加入了贵州古生物研究阵营。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彭善池为代表的国内学者也鼎力支持。

    2018年6月21日,81岁的赵元龙,终于迎来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他的研究团队提出的“金钉子”提案,获得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全票通过,乌溜—曾家崖剖面被正式确立为全球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的国际层型剖面,我国斩获第11枚“金钉子”。此后,“苗岭统”和“乌溜阶”作为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被译成27种语言广泛使用。

    就在同年,赵元龙不幸罹患癌症,于2023年2月与世长辞。他穷其一生,为全球寒武纪地质研究树立了新的“标尺”,让剑河成为连接世界地质科学的重要坐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凯里生物群 寒武纪 赵元龙 古生物化石 地质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