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10日 12:31
HRBP是这样失败的,其他BP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在组织中的困境,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减少对HRBP的投入,甚至取消该职位。文章分析了HRBP面临的挑战,包括人员配置不当、定位偏差、数据缺失以及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导致HRBP难以发挥赋能一线的作用,最终被边缘化。文章还提到了其他职能BP面临的类似困境,并强调了人力资源总部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 HRBP人员配置不当是导致困境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将能力不足的员工“放逐”为HRBP,导致其难以胜任“小HRD”的职责,无法为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支持。

🤝定位偏差使得HRBP过分强调与业务部门建立关系,而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提升。这种重“江湖味”轻“专业性”的做法,难以赢得业务部门的尊重和信任。

📊缺乏数据支撑是HRBP专业性不足的重要体现。HRBP未能深入分析和利用数据,导致其判断缺乏穿透力,难以辅助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决策。

💡人力资源总部专业能力不足是HRBP困境的根本原因。总部未能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指导,使得HRBP各自为战,难以形成统一的、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文 | 穆胜

一个比较让人扎心的事实是,越来越多企业不愿再为HRBP这个机构去投入了。

在最初打造人力资源三支柱的短暂热情后,大多企业急速下调预期,将HRBP的功能贱化(不要求太多产出),并尽量减少投入。2024年,知名品牌manner咖啡甚至直接取消了HRBP这个机构。

其实,不仅是HRBP,其他职能BP(如财务BP等)的处境也很尴尬。穆胜咨询的《2025中国企业平台型组织建设报告》显示,本年让组织中台(职能BP)回归“政策警察”的企业突增,占比回升至30.3%,涨幅高达19.8%。这说明,企业对于职能BP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不再寄希望于BP去赋能一线,而是仅仅把他们作为一种权控抓手去控制一线。

企业做大后,想要实现对业务部门的“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甚至想要用职能部门“赋能一线,注入激励”,HRBP和其他职能BP就是绕不过去一个“坎”。客观来说,在建设BP机构的行动上,企业多多少少都曾经努力过,但为何结果让人失望呢?

让我们以HRBP为例,尝试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吧。

原因1——高岗低配,娃娃兵上战场

HRBP深入一个业务单元,统管这个业务单元的职能,理论上应该是相当于一个“小HRD”,应该配置人力资源团队的优秀人才。但现实中,不少HRD耍小聪明,把能人留在总部专家中心(COE)里,把生手、不好用的人“放逐”为HRBP,相当于把娃娃兵赶到战场上,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其实,这就体现出老板和HRD在建设三支柱问题上的不同预期。老板是希望HRBP充当“大脑”,把职能体系放到业务部门里,让业务部门在作战时能及时配置上全司的火力;但HRD的想法不同,他们认为重点还在总部,HRBP只是一个“手脚”,只需要作为执行分支确保总部政策落地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

原因2——定位偏差,专业性<江湖味

有的企业,老板和HRD都重视HRBP,但他们却共同将HRBP导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为了“融入业务”,他们都要求HRBP先有人情世故,再来释放专业。于是,HRBP先要和业务部门交朋友,喝顿大酒,搞搞关系,勾肩搭背,成为兄弟姐妹,那是必须的。甚至有HRBP给我们这样的反馈:“HRBP的专业性其实很难评价,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赢得业务部门的信任,要让他们把自己当成‘自己人’。”

HRBP的这类想法就天真了,人家说你是“自己人”,但心里一定没有把你当做“自己人”,真正把你当“自己人”,是不需要说出来的。HRBP请一定要相信,“勾肩搭背”的动作会让业务部门看轻自己,基于专业的沟通才会让人尊重。因为两者之间,HRBP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同的,前者定位于提供“情绪价值”,后者定位于提供“专业价值”。最稳固、健康的关系是互惠互利,你的专业性才是立身之本。

原因3——数据缺失,全凭手感

HRBP要提供专业性,必谈数据。事实上,除了“装大神”之外,所有的专业领域无不是充斥着数据,这是常识。反之,如果缺乏数据,HRBP只能给出一些所谓“经验”的判断,必然是平庸而缺乏穿透力的。即使有的经验是业务负责人缺乏的,但这类“信息”太容易掌握了,并不足以让他们依赖HRBP。

事实上,如果HRBP缺乏数据沉淀,在简单的几场交流之后,就会被业务负责人看轻,仅仅把他们定位为总部“特派员”。业务负责人对付“特派员”的方式很简单,用他们认为需要的事务性工作把HRBP“圈养”起来。让HRBP“只要招好人就行”,或者让HRBP变成“综合助理”是常有的事。

HRBP感受到了这种危机,自然会开始为专业建立“数据壁垒”,于是,他们热衷于谈人效(HR Efficiency)。问题是,大多HRBP谈到的人效仅仅是用营收、利润等业绩数据除以人工成本、人数,做了个“大除法”。这些数据对于企业其实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同样是“信息”而非“知识”。

原因4——专业不足,总部孱弱

数据的缺乏,背后是专业的不足。正因为人力资源总部缺乏专业运作,流连于事务性工作,他们累积的数据只是一些浅层的“工作记录”,这些数据自然无法穿透问题本质,无法辅佐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决策。

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让HRBP进入一线去“赋能”,就是让没有“牙齿的老虎”进入森林,这些“皮薄馅大的Hello Kitty”,一定会被其他“猛兽”吃掉。有的HRBP甚至变成了业务部门“向上管理”的工具,“特派员”变成了“请愿代表”。

缺乏专业性,HRBP的生存就完全是Freestyle,一些头脑灵活的快速补强专业,另一些人情练达的快速融入江湖。

如果后者大量出现,一定是企业的悲哀。前不久,某大厂的HRBP甚至被爆出和业务负责人谈恋爱,最后闹得满城风雨,让多方难堪。不妨想想,如果前者大量出现,HRBP都去专注于建立专业性,这对企业是不是好事呢?我们认为,这也不见得是好事。

当每个HRBP都按自己的想法去建立专业性时,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体系就会被撕扯得四分五裂。举例来说,人效如何控制,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而后在这个框架的“规定动作”外,再由HRBP去做“自选动作”。这样的操作不仅是规范,还能集约资源,产生规模效应。反之,如果HRBP一人一个想法,不仅无法确保效果,还会造成政策打架。

说到底,之所以“放养HRBP”,还是因为人力资源总部专业性不足,于是只能依靠他们的本地能力去解决问题。

跳出来想想,人力资源部如此,其他部门就会好吗?其他职能BP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尴尬?讲真,一个企业的职能部门有问题,职能BP才会有问题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HRBP 人力资源 组织管理 企业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