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09日 08:32
“禁酒令”后,小城酒店餐厅为谁亮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了中国东北地区一家外资连锁五星酒店品牌在“禁酒令”和政策调整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曾经依赖体制内消费的酒店生意一落千丈,婚宴、家庭聚餐和打卡消费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然而,随着政府鼓励消费的信号释放,酒店看到了复苏的希望,开始尝试新的经营策略,期待在变局中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 政策冲击:曾经依赖体制内消费的五星级酒店,受到“禁酒令”等政策影响,公职接待、宴请大幅减少,导致业绩下滑。

👰‍♀️ 婚宴与家庭聚餐:婚宴成为酒店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价格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家庭聚餐、升学宴等成为补充,但利润空间有限。

🤳 打卡消费与营销策略:年轻人的打卡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复购率低。酒店通过推出平价套餐、亲子活动等方式吸引顾客,维持品牌形象。

💡 政策松动与信心回暖:政府鼓励消费的信号释放,地方领导带头消费,央媒发声,给酒店行业带来希望,部分客户开始尝试回归,酒店业绩有所回升。

上周,东北老家一家外资连锁五星酒店品牌销售负责人Alice突然在微信上小窗我。

“姐,最近家里有人结婚、升学、谢师、满月随便啥事,都来我这啊,打七折呢。”

我盯着那行字,想起离家多年已经和她快断了联系。

Alice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那种不用发圈拉客也能把业绩做得溜光锃亮的人。

以前聊天,她最多跟我抱怨后厨晚班不靠谱,或者哪个活动现场又有熊孩子乱跑,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拉下脸,挨个翻通讯录喊人“来吃顿饭帮帮忙”。

我问她:“怎么想起我了?”

她隔了好一会儿才发来一个哭笑的表情:“压力大呗,能问的都问了一圈,之前刷到你们写的《国内五星酒店纷纷卷地摊,什么信号?》,我寻思业绩要是完不成,是不是也得让我们去摆地摊啊?”

听她哭惨,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好奇,毕竟每次过年回家,看见那栋高高在上的酒店都觉得是我们这座地级市的地标建筑。

小地方一直缺国际品牌,这家酒店开业至今一直是城市名片,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大堂那种气派,都要先拍个照发朋友圈。

由于稀缺性,我以为她们生意没啥可担心的,毕竟竞争对手少得可怜,顺风顺水才对,哪想到也被“禁酒令”一锅端了。

我问她:“影响是从最近开始的吗?”

她发了一连串语音,声音听着比以前干涩许多。

“别提了,你们北上广深那些酒店,起码有高端游客、网红打卡还能缓冲一下‘去酒桌化’。”

“咱这小地方不行啊,地级市又不是旅游城市,平时最大的客户就靠体制内,公职接待、走访宴请,都是他们撑着。

“新闻里‘公职人员违规吃喝’上了中纪委网站首页,谁还敢吃?谁还敢请?一夜之间全没了。”

她停了两秒,补了一句:“不光他们,地方国企、银行的饭局也都消停了。以前,一个项目搞定,先请一顿大餐,飞天茅台一晚上能干掉半箱。现在谁都怕,干脆不搞了。”

“那现在怎么办?”我问。

她说:“先撑着呗。我们还算好的,至少有点底子,靠Spa、客房、婚宴拉一拉流水,可那些二三十年的老店、以前最火的私人会所根本扛不住,真是‘一刀切’下来,连余震都能把人拍翻。”

我隔着屏幕,似乎都看到她在办公室里一边盯着空空的包间预定表,一边琢磨明天还该给谁发信息。

过去她眼里最不重要的零散散客,现在竟然成了救命稻草。

她最后和我说:“姐,咱这个地方啊,盛宴散得比谁都快。”

体制内精英们不来吃饭,Alice回顾往昔不胜感慨。

她说,曾经,大哥们一桌人均两三千往上,白酒香烟随便上,婚宴反倒成了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现在倒好,体制内全撤了,婚宴变成救命稻草。

Alice叹口气,“毕竟人家结婚总不能全在家里摆酒,但问题是,婚宴只集中在三四个月,而且讲真,溢价每年都在降。

她给我举了个例子:最近,一场“婆罗门婚礼”,几家酒店拼命抢,谈价格跟抢矿似的,谁都不肯松口。

而那些婚宴新客一进门先把预算写在脸上:“你要嫌贵我就去隔壁海鲜酒楼,反正菜都差不多。”

小城市酒店人的心理防线正在一点点崩溃,完全沦为买方市场。

“那除了婚宴呢?”我问。

“还有家庭宴请呗。”Alice说,“升学宴、满月宴、老人过寿,咱们东北讲究人情往来,三百块一位,凑合吧,毕竟有总比没有强。”

在她的叙事里,我稍微估算了下,一桌算下来,酒店毛利怕是还不如以前“黄金宴席”的半瓶茅台。

“虽然账单没以前好看,但好歹有人来吃。”Alice安慰自己。

更有意思的是,朋友聚会成了酒店餐饮生意里最温情也最不靠谱的部分,同学会、战友会、老乡会,也成了老家酒店、高端餐厅的兵家必争之地。

我又问:“那年轻人呢?现在不是都讲究仪式感?打卡?”

Alice“嗤”了一声:“讲真,咱小地方的年轻人也有打卡需求,小红书、抖音本地KOL种草的‘五星级自助餐’,确实能吸引一拨人来拍视频。”

但问题是,她们吃得是挺讲究,灯光一打,食物也好看,可这种消费只能来一次,打完卡就走了,复购率感人。

她说,为了把“看上去高级”这张脸尽量维持住,酒店也费尽心思。

中餐厅推出平价套餐,婚宴让利,自助餐打折,甚至还搞起了亲子周末游,推客房搭配儿童餐,“只要你来住,我们就送你两位自助,顺便把娃喂饱了。”

听上去花样很多,其实就是在尽可能弥补体制内退场留下的巨大窟窿。

“Marcom部门压力比谁都大。”她说,“以前是奉领导命糊弄事,现在是和销售业绩挂钩,天天追着我们问卖得怎么样?”

说完,她又发了条语音:“你说我们这帮人,平时都觉得自己在最好的酒店工作,不愁生意。结果现在才发现,五星级也不过就是牌子,真要没人买单,一样抓瞎。

听她吐槽不断,我一时竟接不上话。

体制内退场,婚宴价格下探,打卡消费不稳定,怎么看,五星酒店餐饮这条路都没有多少转机。

可聊着聊着,Alice又说:“不过最近,我又觉得风向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她发来一条链接,是那条“重庆荣昌书记下馆子请客”的新闻。

曾经靠“荣昌卤鹅”上过热搜的书记高洪波坐在饭桌前,笑眯眯地说:“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

两桌人吃得热热闹闹,他还特意把2000块餐费提前转给老板,结账的时候,店主退回了多收的部分,最后那张小票,显示实际消费是1108元,还特意“抹零8块钱”。

“这要搁上个月,谁敢这么高调请客?”Alice感慨,“现在倒好,书记都亲自下馆子了,带头恢复烟火气。”

文章一出,立刻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调侃:“体制内的消费开了第一枪。”

也有人认真分析:“要分清‘违规吃喝’和‘正常聚餐’,不然餐饮行业真的要冻死。”

Alice说,这事在她们行业里就跟一阵风,很多酒店经理都在私下讨论:“是不是意味着这波政策要开始松一松了?”

此后,人民网和新华网也先后发了评论文章。

人民网锐评那句“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直接把点子挑明了:整治要精准,别搞一刀切;该自费请客就请,该正常聚会就聚。

新华网更直接,文章标题叫《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官媒集体下场造势后,Alice说,她能明显感觉到近期有些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了。

那些曾经噤若寒蝉的老客户,最近偶尔也来过来吃顿饭,只是不要发票了。

“虽然一桌下来花不了上千块,跟过去动辄几千上万的大单没法比”,但她觉得“至少证明一部分客群在慢慢回流。”

“刚开始大家怕风头太紧,什么都不敢动。现在地方领导带头吃饭,央媒也表态,慢慢有人肯先试了。”Alice说,“哪怕账单没以前厚,但起码好一点嘛。”

她把近期的变化总结成一句话:“上个月我们像等天亮,这个月起码看到远处有灯了。”

也许未来,五星酒店不会再回到以前那个靠体制内包间撑起的盛宴时代,风向也不会立刻变暖,但只要有人愿意点第一桌菜,这灯,就不至于彻底熄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五星酒店 消费 政策 餐饮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