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月08日 09:38
科学家成功改造大肠杆菌:使其将废塑料转化为止痛药成分,转化率高达 92%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爱丁堡大学的化学家团队取得一项创新突破,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大肠杆菌,成功将塑料瓶的主要成分PET转化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整个转化过程在室温下24小时内完成,转化率高达92%,且未产生有毒副产物。该研究结合了可持续化学方法和生物学,为可持续制药和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虽然商业化前景尚待考量,但这项技术标志着从塑料废料到药物合成的全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研究的核心在于基因编辑大肠杆菌。科学家们改造了大肠杆菌,使其能够将PET塑料转化为扑热息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乙酰氨基酚,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转化过程高效且环保。整个反应在室温下24小时内完成,转化率高达92%,并且没有产生有毒的副产物,这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该技术融合了化学与生物学。研究人员首先采用可持续化学方法将PET塑料转化为中间体材料,然后利用大肠杆菌触发“洛森重排反应”进行转化,该反应首次被证实具有生物兼容性。

💡研究的意义在于可持续制药和塑料污染治理。该研究为利用废弃塑料生产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望实现可持续制药,并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IT之家 7 月 8 日消息,爱丁堡大学化学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常见的大肠杆菌进行了改造,使其将塑料瓶主要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转化为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转化率高达 92%,整个反应 24 小时内在室温条件下完成,且没有检测到有毒副产品。

IT之家注: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其国际非专有药名为 Paracetamol,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例如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 120~500 毫克不等。

简单来说,科研人员先是采用可持续化学方法,将 PET 塑料转化为新型中间体材料,然后使中间体与大肠杆菌作用时触发“洛森重排反应”(Lossen rearrangement)。该反应首次被证实具生物兼容性(不损伤活细胞),且细胞磷酸盐催化该过程(传统需严苛实验室条件)。

对于前述基因编辑路径,科研人员通过阻断菌体自身合成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代谢通路,然后插入蘑菇与土壤细菌基因,使 Paba 转化为扑热息痛。

项目负责人斯蒂芬・华莱士教授(Stephen Wallace)指出:“当前人们未意识到扑热息痛原料源自石油。此项技术首次融合化学与生物学,实现可持续制药并同步清理塑料污染。”

尽管商业化成果暂未落地,但华莱士强调“这是首条从塑料废料到扑热息痛的合成路径,单一学科技术无法实现”。

IT之家查询发现,相关成果已于 6 月 23 日发表在《自然・化学》上(https://www.nature.com/ articles/s41557-025-01845-5)。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肠杆菌 塑料 扑热息痛 基因编辑 可持续制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