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08日 02:12
[要 闻] 高原性心脏病特异性肠菌—宿主共代谢模式揭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揭示了高原性心脏病的新机制,并发现了潜在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移居高原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增加高原性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发现中药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可以靶向关键调控分子,缓解心肌损伤。这项研究为高原性心脏病的早期筛查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研究发现,移居高原会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导致罗戈沙氏韦荣氏菌和鲁布纳氏链球菌丰度及其相关血清代谢物降低,进而改变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微环境,增加高原心肌低氧损伤及高原性心脏病发生风险。

🔬 研究团队通过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高原心肌损伤群体血液中整合素ITGA2B表达增加,并证实其作为高原性心脏病发生关键调控分子,可加剧高原心肌低氧损伤。

🌿 基于高原病中医药防治经验,研究团队发现中药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能靶向结合ITGA2B,有效缓解动物模型心肌低氧损伤和心脏肥大发生。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强 通讯员王迪 李虹璇)记者7月2日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高月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高原性心脏病特异性肠菌—宿主共代谢模式,并首次发现中药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可靶向高原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调控分子,防治高原性心脏病发生。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探索》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上。

    据了解,高原性心脏病是高原低氧低压环境下,心血管系统习服不良时出现的一种高原疾病,严重威胁移居高原、支援地区经济和国防建设群体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关于高原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且临床有效防治药物仍然缺乏。

    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对移居高原人群多组学整合分析和实验确证,发现移居高原可显著改变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以及宿主与肠道菌群的代谢特征。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罗戈沙氏韦荣氏菌和鲁布纳氏链球菌丰度及其相关血清代谢物降低,可改变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微环境,增加高原心肌低氧损伤及高原性心脏病发生风险,首次揭示了高原性心脏病特异性肠菌—宿主共代谢模式。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利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高原心肌损伤群体血液中整合素ITGA2B表达增加,并首次证实整合素ITGA2B作为高原性心脏病发生关键调控分子,可加剧高原心肌低氧损伤。团队基于高原病中医药防治经验,进一步发现了中药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能靶向结合ITGA2B,有效缓解动物模型心肌低氧损伤和心脏肥大发生。

    相关专家表示,该研究从心肌物质代谢及低氧应答调控视角,创新阐释并补充了高原性心脏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不仅推动了基础理论突破,也为实现高原性心脏病发生风险的早期筛查和加速防治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原性心脏病 肠道菌群 丹参酮Ⅱa ITGA2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