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之变,奴军能杀人出关,及大规模掠夺人口与北京附近生畜,完全是袁崇焕下狱后的结果。
朝鲜《雪汀先生朝天日记》:“二十日奉圣旨。官兵与贼对阵,许砍不许斩级。奴酋大败,我兵全胜后找贼级,不计其数。”
《文文肃公日记》卷一,崇祯二年十一月: “二十日虏薄城下。与袁师杀伤相当。至德胜门满桂总兵战败。城上放炮不能及虏。杀满残兵殆尽。”
“二十日戍时,始闻督师战捷,收兵札营于广渠门下。”——《度支奏议》
李氏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十二》:“袁军门(袁崇焕)、祖总兵(祖大寿)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后金军)退兵三十里。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皇明四朝成仁录》:崇焕以骑九千人从间道驰 至都下。十一月十九 日,敌营广渠门外,崇 焕督战,自辰至申转战 十余里,斩首千人,伤 第六王子,追至运河, 敌多溺死者。敌移营南 海子,游击祖泽润,横 冲敌阵匝日始还,敌 锋锐顿挫。桂与鏖战土 城间,城守士卒突架巨 炮击打敌阵北,其阵南 依城者皆桂军,尽死。 桂独与数骑先士卒得不 死。二十七日,敌转攻 左安门,崇焕挥兵夺 攻具,歼一头目。上特 召崇焕慰劳有加,赐玉 带彩币六束,镇总兵祖 大寿玉带彩币四。余大 将各绯蟒一袭,户部给 各军刍粟。”
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在雍正、乾隆年间两次被禁毁,仅有抄本流传于世。
周文郁《辽师入卫纪》:“拥众直突东南角,我兵奋力殊死战奴,奴奔北,见前处有承等兵,方立马无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则奴已大创,不意承等徙阵南避,翻致奴众复回,径闯西面。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复合,贼始却。我兵亦倍奋砍杀,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直追贼至运河边。贼忙迫拥渡,冰陷,淹没者无数。此一战也,自午至酉,麋战三时,杀贼千计,内伤东奴伪六王子,及西虏名酋都令。我兵亦伤亡数百。
盖九边尚首虏,每以争割首级误事。公深鉴陋规,于未战之先,与诸将士约,惟尽歼为期,不许割级,故将士得一意剿杀。以获此胜。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毕。”
《边事小纪》是明周文郁撰军事史,此书四卷,乾隆年间被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内,民国间影印本收入《玄览室丛书续集》。
《国榷》:“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于南,王承胤等阵于西北,崇焕阵于西,待战,午刻,敌骑突东南,我力战,敌卻,而承胤徙阵于南避,敌还而西,刀及崇焕,材官袁昇高刃格之而折,获免。南兵复合,敌稍卻,我力战,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追之浑河,敌骑多冰陷,杀伤千计,我亦伤失数百人。”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图鲁什,升游击为二等参将之缘由:...与护军同攻袁都堂军,镶黄旗护军二人阵亡,携其尸归。”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伊尔登,升二等副将为一等副将之缘由:往征察哈尔时,击破营於山岭之兵,夺其牲畜。再戍守辽东时,跟踪寻迹,攻破营於山崖之兵,遂杀三十人。前往南海,杀七船人,生擒三十人解来。去宫图时,徒步击溃一营败走之兵。汉儿庄之役,率先冲入。入境之日,冲入敌兵,即斩其参将,身受刀伤一处,箭伤二处,马亦被射伤。率先冲入袁都堂军,被射伤七处,重伤二处。北京城南之役,杀一官员,生擒把总一员。因在各地善战,是以擢升。”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色勒,升游击为三等副将之缘由:先於各地作战均骁勇,今又率先冲入袁都堂军,锁骨被射断。是以擢升。”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哈宁阿,升备御为三等游击之缘由:往多罗特时,引所获牛前来,有近百蒙古人来夺牛,即与之交战,马被射伤一处。往毁锦州城时,率先迎击塔山敌兵近五十人。至通州之日,击溃守桥兵,截获车载银一万三千两。率先进击袁都堂军时,手被砍一处,箭伤一处,盔伤四处,甲袖刀伤二处,马刀伤二处。攻青地方授兵,盔刀伤二处、马袖刀伤三处,马枪伤二处。又箭伤一处。因其戮力行间,是以擢升。”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鄂罗色臣,升备御为一等游击之缘由:率军击败汉儿庄两队步兵。在察哈尔俘获甚多。於战袁都堂军时,按方略进击,手伤一处,马伤一处。率先进击蓟州步兵,故擢之。”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册,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天聪三年十月,往征明国。至天聪四年二月还宫之时,驻跸滦河三日,叙诸官战敌克城功,分别升职文书:...乌赖,以备御升为三等游击。进击袁都堂军负伤,率进击蓟州步兵有功,故擢之。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二月初一,袁崇焕正要追击你家皇太极,被召见,之后下狱了,袁前脚下狱,皇太极后脚就去抢,就是大规模杀民掠民。
《国榷》卷九十:“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方遣副总兵张弘谟等蹑敌,闻召议饷,入见。”
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辽师入卫纪事:“十二月一日,正在谴发等追摄,而忽报招公与祖帅。公等戎服趋命。酉刻,祖帅出,闻公已下召狱。随有内臣车应祥奉命谕辽东将士,将士放声大哭。从此人心惊惧,不复有固志矣。”
(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朔。大兵西趋良乡,经海子而南。上曰:“诸贝勒可殿后,朕同两大贝勒在前,且猎且行。”比猎至海子,殿后左翼诸贝勒因逐獐驰至上前。上见之曰:“朕以尔等殿后,是以行猎。今尔等皆前来,谁在后军耶。”前来诸贝勒奏曰:“臣等前进,诚有罪,乞下众议。”上曰:“尔等皆孺子也,忘殿后而贪射獐,故直至此耳。姑免议重罪,止各罚马一匹,给右翼诸贝勒。”于是趋良乡县,克其城,遂驻军。《清太宗实录》
之后,满桂被逼出战,大败殉国。
满桂者,叹唶宿将,受命总理,急欲一创奴,不奉师期,与奴战,败没。《牧斋初学集》
十八日。往朝中。犹以为胜负相当也。午后始知其确。满桂、孙祖寿皆被杀。未曾杀一虏。而我师歼焉。为之短气。为之心战。然而士大夫怡堂如故。即小民亦皆帖然。此不可解。晤钱中堂。明日复欲出矣。迷人不悟。可叹。可叹。过孟长。后刘念臺京兆出城掩骼。云三万余尸而百姓不与焉。《文文肃公日记》
“窃惟臣等才识黯浅,原不知兵,荷蒙圣恩委任,责成冲边数岁,兢业讲求,亦粗涉其大概矣……且夫宣、大、关、宁,异地同病者也。满桂一战,而宣、大之四万众立尽于凉水河;宋伟、吴襄一战,而关、宁之四万众,半尽于长山子午,半尽于大凌城。岂非近年覆辙哉?……”《杨文弱先生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