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7小时前
[文 化] 故宫里的“菩提”竟是椴树冒充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故宫英华殿前的两棵古树,被误传为菩提树,实则并非菩提。本文揭示了这两棵树的真正身份——心叶椴,并探讨了其与菩提树的相似之处以及《酌中志》中的记载。文章还介绍了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以及心叶椴的耐寒性。

🌳菩提树原产于热带地区,喜光、喜高温高湿,不耐霜冻,在我国北方难以自然生长,因此英华殿前的树不可能是真正的菩提树。

🌿心叶椴与菩提树在外观上相似,均为高大乔木,叶柄细长,叶脉清晰,前端略变尖,且寿命长久,耐寒性强,可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中生存。

🌸《酌中志》中记载菩提树‘生于叶之背’,指的应是心叶椴的花序苞片形似叶片,果实结在苞片长柄上,误以为果实结在叶片背面。

英华殿前的一株“菩提树”。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供图

【博览荟】

◎周 乾

    夏至时节,万物生长。位于故宫西北部英华殿前的两棵古树,距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春夏时节,其树姿清幽,树冠宽大,树叶茂密。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了它们的来历:“殿前菩提树二株,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即这两棵“菩提树”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亲自在英华殿前种植的。李太后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经常在英华殿礼佛。在英华殿前种植这两棵树,是李太后表达对佛祖的敬意,以及祈求平安吉祥的一种方式。

    菩提树学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是一种在热带地区生长的大乔木榕树。菩提树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在南方部分地区多有栽培。其植物学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具有三角状卵形叶片。这种形状的叶片俗称“滴水叶尖”。

    南方气候潮湿,降雨量充沛,使得树木叶片常常积水。积水会聚焦阳光,在一定程度上灼烧叶片,同时较大的湿度也为真菌提供了滋生环境,增加了积水叶片感染病原的风险。因而菩提树在长期的生长进化中,叶片逐渐长成长而尖的形状,这样有利于水珠沿着叶片表面汇聚到边缘尖端,并迅速滴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聚光及真菌对叶片的伤害。

    那么,英华殿前的这两株古树真的是菩提树吗?其实不然。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且不耐霜冻,仅适宜在热带气候环境中生长。在我国北方,菩提树是很难自然生长的。由此不难判断:英华殿前的两株树并非真的菩提树。

    有现代研究人员发现,这两株古树的真正学名为心叶椴,别名欧洲小叶椴。心叶椴属于椴树的一种,原产于欧洲。在欧洲一些地方,椴树就被称为“菩提树”。椴树与菩提树的植物形态相似:均为高大的乔木,树形优美;叶柄均细长,叶脉清晰,前端略变尖。此外,椴树寿命长久,又有很强的耐寒性,可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

    另外,植物的果实一般结在花的子房处,不可能长在叶片的背面,但椴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其花序内的苞片形似叶片,且果实结在苞片的长柄上,使人乍看误以为果实结在叶片背面。这恰恰与《酌中志》中“乃生于叶之背”的表述吻合,这也证明了《酌中志》中所说的“菩提树”其实是椴树。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故宫 菩提树 心叶椴 植物学 历史记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