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lantic 每日综述 - 2025年7月2日
RFK Jr.’s Confusing Disdain for Medicaid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8:23 ET
本文指出,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虽然将“让美国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作为其核心政治使命,但他支持削减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举措,这与其宣称的目标背道而驰。
文章分析了由参议院通过的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中的条款。该法案要求大部分Medicaid受益人必须工作才能获得福利,并为申请设置了其他障碍。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到2034年,这将导致近1200万人失去医疗保险。肯尼迪为该法案辩护,称其能“为美国最脆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认为Medicaid应仅限于“贫困儿童”、“母亲”和“残疾人”,而非“不找工作的健全人士”。他批评Medicaid耗资9000亿美元,但“我们的人民却一年比一年病得更重”。
然而,文章作者认为,削减Medicaid将直接破坏肯尼迪的健康议程。Medicaid为许多最贫困和最病弱的美国人提供了获得医疗服务的唯一途径,这对于治疗肯尼迪所关注的慢性病至关重要。KFF的数据显示,90%拥有慢性病的Medicaid成年受益人表示在过去一年中看过医生,而未参保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仅为63%。此外,Medicaid在多个州已经实践了肯尼迪所倡导的“食物即医药”理念,例如马萨诸塞州的健康膳食试点项目使住院率降低了近四分之一。
文章最后总结,肯尼迪颠倒了美国健康困境的因果关系。他正确地指出了Medicaid服务的人群极其病弱,但Medicaid本身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非问题所在。他的政策立场与他宣称的改善国民健康的目标形成了明显矛盾。
The Trend Disrupting Conventional Housing Wisdom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8:10 ET
本篇通讯通过对The Atlantic记者罗杰·卡尔马(Rogé Karma)的访谈,探讨了美国住房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个颠覆性趋势:曾被视为可负担住房“安全阀”的“阳光地带”(Sun Belt)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像加州等高房价的沿海地区。
文章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无法负担洛杉矶或纽约等城市的人可以去奥斯汀或亚特兰大等“阳光地带”城市。但数据显示,这一模式正在被打破。过去十年,凤凰城、迈阿密、亚特兰大和达拉斯的房价中位数增幅分别达到134%、133%、129%和99%,其增长速度已超过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同时,这些“阳光地带”主要城市的住房建设率在过去25年里下降了一半以上,导致房价飙升。
卡尔马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阳光地带”城市已触及其城市扩张的极限。这些城市的区划法规(zoning laws)实际上与沿海城市同样严格,只是过去通过不断向外扩张掩盖了问题。如今,这些法规的约束力开始显现。此外,“邻避主义”(NIMBYism)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其背后动机复杂,包括:1)经济因素:房主希望保护房产价值;2)审美偏好:居民不希望社区原有风貌(如独栋住宅)被高楼大厦改变;3)社会因素:对新来者,尤其是背景不同的新来者的排斥。
文章最后提出,尽管加州等地区正在进行一些住房政策改革,但卡尔马认为“阳光地带”的州更有希望避免重蹈加州覆辙,因为它们的问题尚未病入膏肓。通过现在就采取行动,改革住房和区划政策,“阳光地带”的城市可以“看看加州,看到自己的未来”,并及时采取措施,如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那样,推行促进高密度住房建设的改革。
The Disturbing Implications of the Diddy Verdict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7:16 ET
本文深度分析了音乐大亨肖恩·“迪迪”·库姆斯(Sean “Diddy” Combs)案件的判决及其令人不安的社会影响。尽管库姆斯被判两项组织卖淫罪名成立,可能面临长达20年的监禁,但他被宣告在更严重的性贩卖和敲诈勒索(RICO)指控上无罪。文章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为他铺平一条“不应得的救赎之路”。
文章回顾了案件的始末,从2023年11月歌手凯茜·文图拉(Cassie Ventura)的诉讼开始,该诉讼揭露了库姆斯多年的虐待和操控行为,包括强迫她参与充满毒品和性工作者的“freak-offs”(狂欢派对)。尽管该民事诉讼迅速以高额赔偿和解,但其细节成为联邦刑事案件的核心。在审判中,检方指控库姆斯使用暴力、胁迫和毒品强迫女性,并试图通过RICO法案指控他经营一个犯罪集团。然而,库姆斯的辩护团队成功地将受害女性描绘成自愿参与者,并对她们在所谓虐待后仍与库姆斯保持关系提出质疑,从而在陪审团心中播下了“合理怀疑”的种子。
作者指出,检方可能因使用复杂的RICO法案而“用力过猛”,该法案对定罪的要求极高。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判决后的文化叙事。文章预测,库姆斯很可能会被塑造成一个“殉道者”或“东山再起的逆袭者”,这种现象在#MeToo运动后的一些男性名人身上屡见不鲜。他的支持者可能会将他描绘成被贪财前任陷害的受害者,甚至利用种族议题,声称他作为一个黑人男性正在遭受迫害。
文章最后强调,尽管库姆斯的支持者在庆祝,但案件的阴影远未散去。数十起指控他犯有各种罪行的民事诉讼仍在进行中,而他殴打文图拉的监控录像依然是“无可辩驳”的证据。然而,一个为他辩护和洗白的叙事几乎肯定正在酝酿之中,这凸显了法律体系在为权势男性受害者伸张正义方面的局限性。
The Bad Bunny Video That Captures the Cost of Gentrification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5:43 ET
本文分析了波多黎各音乐巨星坏痞兔(Bad Bunny)最新项目《Debí Tirar Más Fotos》(我本该多拍些照片),特别是其同名短片,如何巧妙地通过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全球范围内的流离失所以及士绅化(gentrification)所带来的文化侵蚀。
文章指出,该项目的核心象征是濒临灭绝的波多黎各原生蟾蜍“sapo concho”。在坏痞兔的推动下,这种蟾蜍不仅获得了公众关注和保护捐款,更成为抵抗流离失所的坚韧象征。整个项目,包括其歌曲,已成为全球面临类似困境群体的“颂歌”。例如,歌曲《Lo Que Le Pasó a Hawaii》(夏威夷发生了什么)警示波多黎各不要重蹈夏威夷因士绅化而文化流失的覆辙;而同名主打歌《DTMF》则被一些媒体称为“巴勒斯坦人民的非官方国歌”。
文章重点解读了由坏痞兔联合执导的13分钟短片。影片通过一位老人“Señor”和一只拟人化的蟾蜍“Concho”的寓言,将观众带入一个仿佛失去感官的波多黎各。在这个社区里,西班牙语和本土音乐(如雷鬼动和萨尔萨)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讲英语的居民、英文菜单和乡村音乐。这种文化上的“静音”和“真空”状态,生动地表现了当本地居民因经济压力和环境灾难被迫离开后,家园所失去的灵魂。老人怀念地说道:“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的情景了……我想念听到年轻人在外面玩耍的声音,摩托车的声音——邻里的声音。”
文章认为,坏痞兔通过这个项目提出了抵抗文化侵蚀的一种方式:自豪并快乐地宣扬本土音乐和传统符号。影片结尾,老人幻想着自己开着车,在空旷的街道上大声播放雷鬼动音乐,这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宣告:“seguimos aquí”(我们还在这里)。这不仅是对波多黎各人的呼吁,也为所有面临相似困境的群体提供了精神上的共鸣和抵抗的勇气。
Twenty-Four Hours of Authoritarianism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4:18 ET
本文作者严厉警告,美国正经历“民主倒退”(democratic backsliding),并可能滑向“竞争性威权主义”(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作者通过列举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4小时内的六项具体行动,论证其对自由民主的攻击已不仅是言辞,而是成为其第二任期内的系统性行为模式。
作者首先反驳了一种观点,即只要选举仍在进行,民主就安然无恙。他引用政治科学理论指出,当执政党通过侵蚀规范和制度来扼杀反对派时,民主正在缓慢消亡。随后,文章详细列举了特朗普在一天之内的六项威权主义举动:1. 威胁逮捕政治对手:特朗普暗示可能逮捕纽约市民主党市长提名人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并毫无根据地质疑其公民身份,称“我们国家不需要共产主义者”。2. 威胁起诉媒体:特朗普支持国土安全部长威胁起诉CNN,因其报道了一款帮助用户规避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活动的应用,并报道了有关伊朗核计划的分析。3. 威胁经济报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要对批评共和党法案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进行经济惩罚,例如停止其公司的火箭发射和电动车生产。4. 任命暴乱参与者: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任命了贾里德·L·怀斯(Jared L. Wise)进入司法部的“武器化工作组”。怀斯曾因参与2021年1月6日的国会暴乱并高喊“杀了他们!”而被起诉,后被特朗普赦免。5. 侵占国会权力:特朗普政府扣押了国会拨给教育部的70亿美元资金,再次违反宪法三权分立原则,自行攫取了国会的财政支配权。6. 滥用诉讼: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与特朗普就一桩毫无根据的诉讼达成和解。特朗普起诉CBS的《60分钟》节目,声称其对采访的剪辑造成了他精神困扰。外界普遍认为派拉蒙和解是为了换取政府批准其一项收购案。
文章总结,这些行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标准操作。他正在建立一个新秩序:其暴乱支持者被赦免,总统独揽政府开支和监管大权,并利用这些权力来惩罚敌人、奖励朋友。这清晰地表明,特朗普正试图将美国带向一个反对派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的威权主义终点。
Photos: Europe Swelters Under a Heat Dome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4:02 ET
这是一篇图片报道,记录了欧洲各地在酷热热穹笼罩下的景象。居民和游客正忍受着连日的高温天气,并想尽各种办法保持凉爽。报道提及,葡萄牙某地区在本周一创下了46.6摄氏度的高温纪录。照片集生动地展示了此次热浪对欧洲民众生活的影响。
Trump’s Betrayal of Ukraine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3:00 ET
本期播客节目由The Atlantic的戴维·弗拉姆(David Frum)主持,核心论点是: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正在瓦解,这不仅是对乌克兰的背叛,更对二战后保护美国数十年的全球和平与安全体系构成了威胁。节目邀请了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里奇特·布林克(Bridget Brink)进行深度访谈,她因抗议特朗普政府的对乌政策而辞职。
弗拉姆在开场白中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并非“不干预主义”,而是对乌克兰事业的“公然敌视”,其目标似乎是迫使乌克兰以谈判的方式向俄罗斯屈服。他强调,这破坏了美国自1945年以来建立的、惠及全球(包括美国自身)的和平体系。
在与布林克的访谈中,这位前大使分享了她作为拜登总统任命、并在特朗普政府下任职的经历。她于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后抵达基辅,在极度危险和困难的条件下重建并领导使馆工作。布林克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政策制定过程极为混乱,缺乏结构性。她描述了一种“恐惧”氛围,职业外交官不敢提出与总统观点相悖的建议。她本人曾被暗示可能会因言论而被解雇。这种环境下,她无法有效地为美国利益服务,最终选择辞职。
布林克还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在她离任前,一位乌克兰高级官员向她展示了一份所谓的“和平方案”,内容几乎是普京的“愿望清单”。那位官员只对她说了一句:“你们是我们最亲密的战略伙伴。”布林克表示,面对这种背叛,她无言以对,深感羞愧。她认为,许多美国人,包括她自己,都无法理解或接受美国政策的这一转变。节目最后,弗拉姆和布林克都表达了对美国价值观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
Hurricane Science Was Great While It Lasted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2:18 ET
本文指出,美国在飓风预报领域的顶尖能力正被特朗普政府迅速瓦解。通过削减预算和人员,特别是终止一项关键的卫星数据服务,美国正在失去其最先进的预报工具,而这正值飓风季节最活跃的时期。
文章的核心是国防部决定于本月底停止处理和分发来自“特殊微波成像仪/探测器”(SSMIS)的图像数据。这项技术被誉为“云层X光”,能穿透云顶,生成风暴内部结构的高清三维图像,对于在夜间监测风暴发展、防止“日出惊魂”(即风暴在一夜之间迅速形成)至关重要。此外,SSMIS对于识别风暴“快速增强”的迹象也极为关键,而近年来“快速增强”现象(如飓风奥蒂斯和米尔顿)已变得更加普遍。
数据流失的问题因其他削减措施而雪上加霜。首先,由于国家气象局人手短缺,全美范围内的气象气球释放次数减少。其次,能够解读数据并改进模型的专家也正在流失。作者之一的安德鲁·黑兹尔顿(Andrew Hazelton)本人就是被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解雇的800名员工之一。最新的2026年NOAA预算草案甚至计划取消整个海洋与大气研究办公室,这将严重影响未来预报技术的发展。
文章引用前国家飓风中心专家詹姆斯·富兰克林(James Franklin)的话总结道,美国的飓风安全体系的“韧性正在被逐一剥离”。这些系统性削弱的后果显而易见:轻则导致不必要的疏散,重则可能造成仓促的撤离、突如其来的登陆以及毁灭性的灾难。
New York Is Hungry for a Big Grocery Experiment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11:04 ET
本文探讨了纽约市民主党市长提名人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提出的一项大胆政策实验:在全市五个行政区各建立一家由市政府运营的平价杂货店。该计划旨在通过非营利模式,以批发成本出售食品,以对抗企业“价格欺诈”。
文章指出,这一计划在纽约市规模上史无前例,但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一项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纽约人(包括54%的共和党人)表示赞成。然而,其实际可行性和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文章回顾了美国农村地区类似实验的先例,结果好坏参半。例如,佛罗里达州鲍德温市的市政杂货店因难以实现收支平衡而关闭;堪萨斯州伊利市的店也面临运营挑战。相比之下,堪萨斯州圣保罗市的店则因强大的社区支持而成功运营。
对于纽约市而言,挑战更为严峻。纽约食品问题的核心是“成本”而非“可及性”。过去十年,纽约人的食品杂货支出上涨了6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杂货店的利润率极低(仅1-3%),市政府运营的小型网络在与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商议价时将处于劣势。同时,市政机构通常不具备经营零售业所需的灵活性和敏锐度。
尽管存在巨大挑战和未知数,作者认为,鉴于纽约市严峻的食品负担能力危机,以及其他城市(如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和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也在探索类似模式,这项耗资6000万美元的实验或许值得一试。马姆达尼本人也承认这是一项“合理的政策实验”,如果试点失败将不会扩大规模。文章的结论是,面对日益增长的食品成本,尝试新方案本身就具有价值。
A Wartime Diary From Tehran
原文发布时间: 2025-7月-2日, 09:55 AM ET
本文是伊朗小说家和散文家阿里雷扎·伊朗梅尔(Alireza Iranmehr)的一系列战时日记,记录了2025年6月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进行空袭期间,他在首都德黑兰的亲身经历。这篇纪实文章以个人视角,捕捉了战争状态下普通人的恐惧、混乱、坚韧以及超现实的日常生活瞬间。
日记始于作者逆着逃难人潮进入德黑管。他描绘了一个空旷、充满不祥气氛的城市,天空中不时出现防空炮火,但街上却异常安静,没有警报,没有奔跑的人群。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 与友人的坚守:他与一对因妻子怀孕需要卧床静养而无法离开的朋友住在一起,在顶层公寓里彻夜听着爆炸声和防空炮火声。* 医院的惨状:他潜入一家医院,目睹了伤员遍地、血肉横飞的景象。他看到一个失去半边脸的男人,一个失去一只手的男人,还有一个在爆炸中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女人。这些场景让他感到自己仿佛也失去了亲人。* “猫夫人”的善举:在混乱中,他遇到一位被称为“猫夫人”的女性,她在家中收留了数十只被逃离城市的居民遗弃的猫,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停火前的疯狂:最猛烈的轰炸发生在停火宣布后的几个小时。作者的朋友被爆炸震碎的玻璃所伤,而在他们逃离时,却看到街上有一群青少年像看烟花一样兴奋地观看空袭,这种超现实的对比令人震撼。
日记的结尾,战争结束,德黑兰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作者在离开时回望这座城市,感慨战争的经历仿佛一场难以置信的梦。这篇日记通过个人化的细节,深刻地传达了战争对个体精神的冲击,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坚韧。
Chinese Students Feel a Familiar Chill in America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08:00 ET
本文揭示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正面临一种日益加剧的“寒意”。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种由美国政府制造的监视、审查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这种感觉讽刺地与他们在中国所熟悉的政治高压环境相似。
文章通过对五名中国学生和学者的采访发现,这些学生正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我保护,例如使用加密通讯软件、设置消息定时消失、在讨论敏感政治话题(如特朗普、以色列、DEI)时压低声音等。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签证状态感到焦虑,担心因微小过失或政治表达而被吊销签证或在入境时被拒。一名学生收到了学校发出的“签证突然被吊销”的应急预案,其中包括联系移民律师和准备临时住所的建议,这加剧了他们的不安。
这种恐惧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将“积极”撤销在“敏感”领域学习或与中共有联系的学生的签证,而国会的一项法案甚至提议禁止所有中国公民赴美学习。然而,这些政策的“红线”极其模糊,学生们无从知晓何为“敏感领域”或何种程度的“联系”会触发惩罚,这使他们陷入了高风险的“猜谜游戏”。
作者指出,学生们感受到的审查和不确定性,与他们在中国所经历的并无二致。一名学生表示,“情况变得和在中国一样了,你可以谈论外交政策,但不能谈论国内政策。”这种转变与美国长期以来所倡导的自由开放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文章回顾了中美学术交流的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到如今的猜忌和敌意,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
文章的结论是,美国在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强硬措施时,其做法正使其越来越像它所谴责的那个系统。中国学生们曾以为来到美国是为了逃离那种“寒意”,却未曾想到在这里感受到了同样熟悉的冰冷。
The Making of Kurt Vonnegut’s Cat’s Cradle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日, 06:00 ET
本文是一篇深度文学评论,探讨了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经典小说《猫的摇篮》(Cat's Cradle)的创作背景和核心思想。文章将冯内古特在二战中作为战俘幸存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个人创伤,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历史事件并置,揭示了小说如何将战争的随机性、暴力和道德真空转化为一种“宇宙级的笑话”。
文章指出,冯内古特将战争视为“孩子们的游戏”,无论是投下原子弹的年轻飞行员,还是在广岛地面上的学童,都是这场悲剧的参与者。他批判了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认为他们沉迷于“技术上的甜美”(technically sweet)而忽视了“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的道德拷问,这种“过度专业化”导致了他们的道德沦丧。小说中的科学家菲利克斯·霍尼克(Felix Hoenikker)正是这一形象的化身。
冯内古特的个人经历,包括母亲的自杀、姐姐的早逝以及战争的创伤,让他对生命产生了荒诞主义的看法。他无法用上帝或逻辑来解释自己为何能幸存,而他周围的许多人却死去,因此他将生存本身视为一个荒诞的笑话——死亡是铺垫,而生命是笑点。这一哲学观构成了《猫的摇篮》及其虚构宗教“博克侬教”的核心。
文章最后将冯内古特的思考延伸至当代。作者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就像原子弹一样“技术上甜美”,但社会同样缺乏对其“是否应该”的思考。这些“魔法般”的技术设备,非但没有增强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反而助长了错误信息的传播,侵蚀了对专业知识的信任,将我们拉回了一个充满非理性的过去。文章以冯内古特式的悲观和讽刺,警示了技术进步背后潜藏的道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