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年4月初宣佈開徵所謂「對等關稅」,後又宣佈對部分貿易伙伴暫緩徵收,須在7月9日前完成與美方的貿易談判。如今,距離截止日期只剩下不到一週,美國與各方談得怎麼樣了?
1、歐盟:已做兩手準備。歐盟目前已準備好對美國總額210億歐元的進口產品加徵至多50%關稅的反擊措施,以及一份額外的關稅清單。歐盟據稱願接受美國10%的「基準關稅」,但希望在藥品、酒類、半導體等關鍵行業得到豁免。歐盟還在向美國施壓,以期降低美國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的25%關稅以及50%的鋼鋁關稅。
2、英國:鋼鋁關稅仍未談攏。美國與英國的框架協議已開始生效,美國對英國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等商品原10%的關稅取消;英國對美出口汽車配額內的關稅降至10%。不過,有關鋼鋁關稅的爭議尚未解決,目前英國出口這些產品仍面臨25%的關稅,若雙方未能達成一致,該關稅可能會翻倍至50%。
3、加拿大:向美國「屈服」?白宮發言人近日聲稱,加拿大向美國「屈服」了。起因是加拿大擬對科技公司徵收3%的數字服務稅,華爾街日報估計美國科技公司可能「因此損失數以十億計美元」。當加方提出該稅收將自6月30日生效後,特朗普威脅稱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最終加方取消這一徵稅。
4、日本:聚焦汽車關稅。日本與美國已進行了七輪貿易談判,外加一場首腦會晤。日本相繼拿出多項籌碼,包括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和農產品、反向進口美國車,以及分享造船技術、稀土資源等。美方仍拒絕降低汽車關稅,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暗示,可能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徵收30%或35%的關稅,遠高於4月初宣佈的24%。
5、韓國:「努力爭取延期」。韓國民衆已多次舉行示威,抗議美政府濫施關稅。路透稱由於韓美兩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幾乎實行零關稅,因此美國將注意力集中在匯率和國防成本等其他問題上。韓國高級官員稱韓方正尋求延長關稅暫緩期。
6、印度:談判進入「加時賽」。印度代表團最初計劃在美停留兩天,但截至7月1日,美印談判已進入第六天。貝森特稱美印「非常接近」達成一致。消息稱雙方因爲在汽車零部件、鋼鐵和農產品進口關稅問題上的分歧陷入僵持,農業和乳製品是印度在談判中的「重要紅線」。
7、東盟:「混合」策略。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都表示願做出調整,爭取同美國進行談判與合作。越南總理預計在談判期限到來前,兩國將達成協議。印尼6月30日放寬了部分商品的進口許可要求,泰國則提出包括降低自身關稅、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及增加投資等方案。東盟正在採取「混合」策略應對美國關稅上漲:一方面保持區域內部團結,另一方面允許各成員國靈活地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以保障各自利益。
編輯/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