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你月薪5000,要买一台40寸的液晶电视改善生活,只能在三星、夏普、东芝等品牌中选择,大概要需要花费5000-7000元人民币,为了能过一个能爽快的看一场欧洲杯球赛的夏天,你咬咬牙,还是买了,大不了下个月省吃俭用嘛。(实际上按13亿人的平均月薪,5000也算高薪了)
2025年,如果你的月薪没变,依然是5000元,想买一台40寸的液晶电视,让放暑假的女儿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追剧,只要花500-600元就够了。
现在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也可以在每间屋子里放一台40寸的液晶电视,在每间屋子装得起一台冬暖夏凉的空调,用的起1000元的双开门冰箱,可以开得起比亚迪秦上下班。
产业升级给十四亿人带来的好处,已经到了绝大多数民众觉得“穷人也买得起大电视/空调/洗衣机/大屏智能手机/省油好开的车”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这代表了“牛逼”了,甚至会有虎扑小青年嘲讽,“这也值得吹?”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都2025年了,你居然觉得穷人用大电视/空调/洗衣机/大屏智能手机/省油的车就够了,这也要吹?”的观点,本来就是在宣扬产业升级的成果了。
(十年前你买一辆宝马5系轿车落地要超过50万,现在一辆宝马5系轿车落地32.5万。五年前一辆沃尔沃XC60落地40万,今年XC60落地25万,而如今的阿根廷买一台三缸夏利落地要超过20万人民币。)
账面上好看的GDP和部分人高的离谱的收入数字和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工业品,我个人认为不算产业升级,而一片从中国农村家庭淘汰并回收的二手落后太阳能板,却给非洲小村子的孩子点亮了夜读的灯,让加沙防空洞里的医生能多救活几个被炸伤的孩子,才是真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