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座【人生错题博物馆】
巴菲特的一生挚友查理·芒格老爷子,2008年在加州理工大学有场演讲很经典,在演讲结尾他说,“想要过好日子并不难:一生花的比赚的少,持续学习(他一生就是这么干的,以多元思维模型著称),把别人犯过的愚蠢错误都收集起来,然后避免它们。”
前面两点很好理解,关于第三点我想特别在这里剖析一下,这位智者的具体实践方法—— 建立自己的【人生错题本】,这一点他在历年的股东大会上他曾反复提及
芒格在著作《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具体方法是,“我们通过记录失败案例来训练自己,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比单纯阅读更能加深理解。” 他的这个方法被总结为“建立检查清单,记录式自我进化”
频繁记录自己为什么这么重要?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 —— 偶然有一次翻开了多年前记录自己某个想发或事件的笔记本,会觉得自己那时候特别可爱和幼稚,这就是记录和回顾的作用 —— 发现自己有通过对比,有哪些显性的成长
有一个“傻瓜定律”很有意思,说的是如果你没有隔一段时间觉得之前的自己特别傻,那你很可能就没有成长,而且,这个时间频率越密集越好
我们人的大脑存在 “遗忘痛苦” 的本能,这在进化的历史中曾有利于我们的生存。而在只有通过文字记录,才能将隐性错误显性化,还能防止记忆在后来回忆的时候被篡改(人的记忆真的很不稳定)
而查理·芒格将这个方法运用的更极端,他甚至通过记录将【人生错题本】升级成了 【人生错题博物馆】,将投资失误、人际关系裂痕等分类存档,定期复盘,以优化自己的决策模型(这也让我们窥见了金字塔顶尖的智者,做事是多么极致)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在职业生涯早期有一个成长很快的时期,那时候我有机会每天非常频繁地见客户,因为我业绩最好,有位同事很喜欢跟着我一起去“学习”,一开始对方可能是跟着我学东西,但后来几乎每次见完客户,她就会在路上跟我讲她观察我聊天时进步甚至退步的地方
于是在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了自己业务能力飞速的成长,那位同事其实就是我当时的【人生错题博物馆】
通过频繁地记录自己、复盘人生错题、升级认知模型、规避重大风险,正是一生实践了这个方法,让芒格老爷子不仅获得了伟大的财富,也收获了圆满的声誉,在99岁高龄了无遗憾地辞世
老爷子有句名言,“如果我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死去,我将永远不去那里。”,也许建立【人生错题博物馆】就是不去那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