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探讨了在AI时代,我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以及如何看待AI与人类的关系。文章以“把大象放进冰箱”这个经典问题为引子,深入剖析了行动力、创新力和全局思维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在解决问题时,重新审视问题本身价值的必要性。作者认为,这些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在AI时代保持独立思考至关重要。
🐘 **行动力是首要的认知能力**: 面对复杂问题时,行动力体现在敢于迈出第一步。文章指出,许多人因为对细节的不确定性而裹足不前,但具备行动力的人会先尝试,哪怕只是“打开冰箱”,从而获取更多信息和反馈。
💡 **创新力源于解决具体问题**: 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面对具体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的。文章强调,创新力是在“打开冰箱”后,开始思考“如何将大象放进冰箱”时才开始发挥作用的。创新的前提是面对问题并动手解决的勇气。
🚪 **全局思维确保问题闭环**: 解决问题不仅要完成某个环节,还要确保闭环、收口,确保系统稳定可控。文章以“关上冰箱门”为例,说明全局思维的重要性,避免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制造下一个问题。
原创 张汉东 2025-05-26 00:17 美国
到了 AI 时代,AI 与我们的关系逐渐亲密与依赖。 先不论 AI 替代了谁的工作,至少我感觉 AI 正在替代我自己的思考。我感到我需要理清自己与 AI 的关系,尤其是边界感。

引言
对,你没看错公众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本公众号有非 Rust 相关技术文章?别忙着滑走,我会给你一个合理解释的。
Rust 十周年,也是我成长的十周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呢?过去的十年我一直在成长。这十年成长的不仅仅是我的技术能力,成长更多的还是我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模型。现在也到了 AI 时代,AI 与我们的关系逐渐亲密与依赖。 先不论 AI 替代了谁的工作,至少我感觉 AI 正在替代我自己的思考。我感到我需要理清自己与 AI 的关系,尤其是边界感。昨天看了 Anthropic 和 音乐艺术家 Rickrubin 共同打造的 《代码之道:氛围编程(Vibe Coding)的永恒艺术》,我突然悟了: Vibe Coding 的精髓就是“无为” 。也就是说,我不能和不该要求和控制 AI 太多东西,它有它的「道」。 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在它需要合适的信息的时候,我来引导它。就像养花,我只在适合的时候负责浇水施肥,花怎么生长,那是它的道。所以,我也想通过写作,来保留自己的思考,继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这又是一个不定时更新的系列了,暂且称之为「我的思维认知笔记」,专注于思维认知模型的思考。 注意,这个标题里的「我」字,在当前这个 AI 时代下体现得特别重要,因为 AI 不是「我」,「我」不是 AI。

正文
今晚散步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经典的问题:“把一头大象放进冰箱里,要分几步?”这个问题我们早就知道了答案:三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它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脑筋急转弯,也据说曾被某些大公司用于面试(虽然我从未在正式面试中遇到过)。所以你看到本文标题可能也会没什么兴趣。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看完这篇文章,也许可以激发你对这个问题新的看法。年轻时我一直不理解的是,这种“冷笑话式”的问题,能考察出什么能力?为什么会被当作面试题?直到今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甚至觉得它意外地深刻。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恰好可以用来考察一个人非常关键的三项认知能力:行动力、创新力和全局思维。一、为什么“行动力”是第一位?
你试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 我想你大概是会被难住。你第一反应是会反问:“大象有多大?”“冰箱是什么型号?”“是要整只塞进去,还是切块?”“大象是站着放进去,还是躺着放进去?”“这问题是认真的吗?”而你的这些反问,是不会有答案的。正因为这样的「变数」,让你拿捏不定,所以你就举步不前。 你一眼看到了「大象」这个“巨大的困难”,你一下懵逼了。现实世界中,“大象”比比皆是:一份高难度项目、一段艰难的人际沟通、一场宏大的职业转型……我们大多数人总喜欢等到一切都确定才行动,但往往等不到那一天。具备行动力的人,在面对复杂任务时,不是先质疑“这怎么可能”,而是先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打开冰箱”。这一行为不只是象征性的开始,也往往能带来更多信息与反馈。比如“冰箱内部结构”的信息,你就知道了。如果你还没有打开冰箱,你只是依赖你自己对冰箱的了解而假设这个「冰箱」跟你之前看过的一样,那也是你无法付诸行动的障碍之一。万一这个「冰箱」有容纳大千世界的能力呢?一切可能性都始于行动。所以,行动力是第一思维能力。二、创新力,始于真实问题的触发
创新力只有你踏出第一步之后,直面具体的问题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才有可能会产生。所谓的创新本质就是对当前问题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当你「打开冰箱之后」,才会遇到「如何将大象放进冰箱」的问题。所有之前的问题设想:“大象有多大”“能不能躺着放”,这些反问从“拖延行动的理由”就会马上转变为“构建解决方案的工具”。 这就是创新力的转化点。所谓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的天马行空,而是面向具体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你真正开始思考“怎么把大象放进去”的那一刻,才是创新力开始发挥作用的时机。创新的前提往往不是“天赋灵感”,而是面对问题并真正开始动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行动。三、全局思维:解决一个问题时不制造下一个问题
当你专注于考虑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时,应该考虑好如何把冰箱门关上。如果忽略最后一步,“放进去”可能会变成一场无休止的尝试:“大象进去 -> 门关不上 -> 重新安排 -> 大象又出来……”,甚至比最初的问题更复杂。全局思维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目标不是完成某个环节,而是闭环、收口,确保系统稳定可控。在职场和项目管理中,类似场景层出不穷:做产品功能开发时,考虑不到后续用户使用成本;修复一个 bug,却引发另一个系统崩溃;在处理某个局部问题时,完全忽略组织结构、用户习惯、长期演化。能“关上冰箱门”的人,才是真正有全局思维的人。结语
从“把大象放进冰箱”的问题出发去反思,我意外地理清了其中蕴含的三个关键认知模型:行动力让我们敢于迈出第一步;创新力让我们敢于提出非常规解法;全局思维让我们最终把问题真正“收住”。这些能力的训练,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基础、也更重要。另外在反思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还想到一个被我们忽视的层面:我们是否质疑过这个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比如:为什么要把大象放进冰箱?冰箱是否是存放大象的最佳工具?我们是否在默认接受问题设定,而没有重新定义问题?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反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值不值得解”。如果一个团队永远只想着怎么把大象塞进冰箱,而从不问“是不是应该建一个大象房”,那他们可能忙得很努力,但永远在解错题。感谢阅读,祝你也能成为一名顺利把大象放进冰箱的人。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