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6月24日 15:58
日本关西机场,正在下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关西国际机场,曾是日本工程的骄傲,如今却面临着持续下沉的挑战。这座建于人工岛上的机场,以其卓越的行李处理和运营效率闻名,但地基沉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探讨了机场下沉的原因,包括填海过快导致的地基不稳,以及应对沉降的措施和挑战。尽管如此,关西机场依然是连接大阪与世界的重要枢纽,其经验也为后续人工岛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关西国际机场建于人工岛上,1994年启用,是日本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约3060万人次,航线覆盖广泛。然而,由于地基沉降问题,机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机场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填海过快,导致地基未充分压实。第一人工岛累计沉降13.66米,第二岛累计沉降17.47米,年均沉降速度分别为6厘米和21厘米,远超预期。

🚧为了应对沉降问题,日本政府投入巨资修建围堤,并计划进行翻修。同时,2018年台风“飞燕”的侵袭也暴露了机场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尽管如此,关西机场仍在努力提升运营能力,维持其作为国际枢纽的地位。

它曾是日本工程奇迹的象征,如今却在缓缓沉入海中。

2024年 ,关西国际机场再次被评为全球行李处理最佳机场,连续十余年实现“零行李遗失”。

从服务、设计到效率,它几乎是“世界机场模范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广受赞誉的机场,却正面临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它正在下沉。

关西国际机场建于大阪湾,是全球首个完全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由两座人工岛组成。

为缓解大阪国际机场的航班压力,关西机场于1994年正式启用,并逐步成为日本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

截至2024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约3060万人,航线覆盖25个国家、91座城市。

事实上,工程师们在项目初期就预见了地基沉降问题,因此提前铺设了约220万个垂直排水管等设施,以加固地基。

专家原先预估,关西机场将在50年内逐年缓慢下沉,最终稳定在海平面以上3.9米的高度,这是当初为应对洪灾和地层下陷所预留的安全界限。

然而落成仅6年,它就跌破了当初为“安全”预留的底线。

截至2024年,第一人工岛累计沉降13.66米,地表比开港时低了近4米;即便沉降速度有所放缓,年均仍在6厘米左右。而第二岛沉降更甚,累计达17.47米,年均下沉高达21厘米。 

那么,机场为何沉得这么快?

除了岛体与建筑本身的重量,更关键的是“填海过快”。

当年为赶工期,施工方在沉积层尚未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就展开建设,导致地基长期处于松动状态。这种“边填边建”的方式,埋下了持续数十年的隐患。

不过,城市沉降并非孤例,从威尼斯到曼哈顿,全球多地都曾因建筑荷载引发地基下陷。

为应对沉降问题,日本政府已投入1.5亿美元修建更高、更坚固的围堤。有专家预测:关西机场将在2056年消失。

当下沉遇上极端天气,风险会进一步放大。

2018年,台风“飞燕”登陆日本,海水倒灌导致机场被迫关闭。更严重的是,灾害应对中心和电力设施均设在地下,全面淹水,约5000名旅客被困机场超过24小时。

“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会沉,只是没想到会沉得这么快。”明治大学城市规划与政策学名誉教授石川宏表示,“但关西机场的经验,也成为后来人工岛项目的宝贵参考。”

例如2005年启用的中部国际机场,选址在名古屋海湾,同样建在人工岛上。相比之下,它几乎未出现严重沉降问题,连续11年被Skytrax评为“全球最佳地区机场”。

目前,关西机场的年沉降速度已控制在10厘米以内,一项耗资6.09亿美元的翻修计划也正在推进,用于升级航站楼与提高运营能力。

话说回来,这座耗资巨大的机场,的确曾成功将大阪与世界紧密连接。

只是没人想到,通往世界的跑道,也是一条缓缓下沉的路。

至今,人们依然找不到一个,能真正阻止它沉入海中的办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关西国际机场 地基沉降 人工岛 工程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