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6月24日 02:42
[国 际] 塑料瓶竟“变身”为镇痛良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科学家们利用大肠杆菌,将废弃的塑料瓶转化为常用的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他们通过化学方法将PET塑料分解成基础分子,再送入大肠杆菌体内,利用其内部的生化反应,将塑料分子转化为药物前体,最终实验产率高达92%。这项研究不仅实现了塑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为未来的资源回收和绿色制药开辟了新道路。研究人员还计划探索其他类型的塑料和细菌,期望通过微生物的力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药品甚至食品,让废弃塑料瓶成为可再利用的原料。

♻️ 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肠杆菌,将废旧塑料瓶中的PET塑料“拆解”成基础分子,并将其转化为对乙酰氨基酚。

🧪 科学家们结合代谢工程和有机化学,让大肠杆菌像一个小工厂一样,利用其内部复杂的生化反应,将塑料分子转化为药物前体,实现了“塑料变药”的奇妙转变。

💡 研究的关键在于洛森重排反应,该反应能在活体细胞中发生,并被大肠杆菌体内的磷酸盐催化完成,生成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关键原料。

🌱 实验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高达92%,这为未来的资源回收和绿色制药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科学家计划探索其他类型的塑料和细菌,期望通过微生物的力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药品甚至食品,让废弃塑料瓶成为可再利用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图片来源:AI生成

    【科普园地】

    ◎本报记者 张梦然

    全球每年生产数亿吨塑料,其中很多最终变成了污染环境的“毒瘤”。如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的重点课题。现在,实验室里终于上演了一场“变身记”:一个随手扔掉的塑料瓶,竟变成缓解疼痛的良药。

    本期的主角是大肠杆菌,这个平时总被当作“坏蛋”的肠道居民,此次摇身一变成了“魔法师”。它把从废旧塑料瓶中提取出来的分子,一步步转化成一种常用的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扑热息痛。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塑料垃圾。他们将代谢工程和有机化学相结合,让细胞像一个小工厂一样,利用其内部复杂的生化反应,把原本没用的东西“加工”成需要的产品。

    科学家选中的材料就是PET塑料,没错,就是装矿泉水、饮料的那种塑料瓶。他们先用化学方法将PET塑料“拆解”成一些基础分子,然后把这些分子送进大肠杆菌体内,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

    关键来了!有一种叫做洛森重排的化学反应,居然能在活体细胞中发生。而且它还能被大肠杆菌体内的磷酸盐催化完成。这个反应能生成一类重要的含氮化合物,而这种化合物,正是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关键原料。

    让人惊喜的是,经过一系列生物代谢过程,这些原本来自塑料的分子,不仅没有被细胞“嫌弃”,反而被成功地“修复”并转化成了药物前体。最终,在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高达92%。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塑料变药”本身。它是首次成功利用废弃塑料作为原料,在微生物体内生产出具有药用价值的小分子。这为未来的资源回收和绿色制药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科学家还计划探索其他类型的塑料是否也能被改造,是否还有别的细菌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及能否用类似的方法制造出更多种类的药物。

    也许有一天,塑料垃圾不再需要填埋,建立的一个个“生物厂”,用微生物的力量就能把垃圾变成能源、药品,甚至食品。而废弃的塑料瓶将不是垃圾,而是一颗等待被唤醒的原料“种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塑料回收 生物制药 大肠杆菌 对乙酰氨基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