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大脑预测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大脑年龄差)可能影响认知障碍风险因素与认知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了1437名无痴呆症受试者的数据,评估了他们的认知障碍风险、认知表现和大脑生物年龄。结果显示,大脑年龄差对认知风险因素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脑血管病标记物水平较高的人群中。这项研究揭示了大脑年龄差在认知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 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大脑年龄差与认知障碍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通过脑部扫描,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大脑生物年龄,并与实际年龄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大脑年龄差。
🩺 研究对象包括1437名无痴呆症的受试者,他们接受了健康问卷、脑部扫描和认知测试。研究人员根据多种健康与生活方式因素评估了每人的认知障碍风险,并分析了这些风险因素与认知表现之间的关系。
📈 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年龄差对认知风险因素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脑血管病标记物水平较高的人群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尤其体现在执行功能和语言能力方面。大脑年龄差在整体认知风险因素与表现之间的“中介作用”占比达20%。
🔍 认知障碍风险评分越高,认知表现越差,尤其体现在视构建能力和视觉运动速度方面。大脑年龄差在认知风险因素与认知表现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大脑衰老在认知健康中的重要性。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新一期《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称:大脑预测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差值,即大脑年龄差,可能会影响某些认知障碍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与个体认知表现(也称为思维和记忆能力)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基于脑部扫描的机器学习工具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检测人脑衰老的差异并预测大脑的生物年龄。
此次研究共纳入了1437名无痴呆症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6岁。参与者完成了健康问卷、脑部扫描和多项认知测试。研究人员根据多种健康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中风史等)为每人打分,以评估其认知障碍风险。
结果显示,认知障碍风险评分越高,认知表现越差,尤其体现在视构建能力(如绘图、搭模型)和视觉运动速度(处理视觉信息并做出动作)方面。
研究人员还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分析脑扫描图像,估算每位参与者的大脑生物年龄。将其与实际年龄相减,得到大脑年龄差。如果预测年龄更高,说明其大脑可能存在加速老化。
分析表明,在脑血管病标记物水平较高的人群中,大脑年龄差对认知风险因素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影响显著,尤其体现在执行功能和语言能力方面。大脑年龄差在整体认知风险因素与表现之间的“中介作用”占比达20%,其中执行功能为34%,语言能力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