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山西朔州热电投运全国首个20兆瓦时新型填充床储热系统,标志着高效储热技术在辅助火电机组灵活发电方面取得突破。该项目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采用新型喷淋式填充床储热技术,打破了传统热电联产模式,实现供热和发电解耦。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小占地、大换热的特点,能够提升机组响应电网调度需求效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的成功为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项目,核心技术为新型喷淋式填充床储热技术,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实现了对传统“以热定电”模式的突破。
⚙️项目采用了20兆瓦时喷淋式填充床储热系统,该系统攻克了高效大容量喷淋式填充床结构设计、大流量喷淋多相换热等关键技术难题,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并降低了传热介质用量。
✅该储热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小占地、大换热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机组响应电网调度需求效率,协助完成机组负荷的升降调整,提高燃煤机组的调峰速率。
🌱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650吨,并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预计年综合收益约200万元,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快科技6月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全国首个"20兆瓦时新型填充床储热系统"辅助调峰项目近日在华电山西朔州热电正式投运,成功破解了高效储热技术辅助火电机组灵活发电的技术难题。
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项目,采用我国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喷淋式填充床储热技术,打破了传统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模式,将供热和发电“解绑”。

研发的首套20兆瓦时喷淋式填充床储热系统,突破了高效大容量喷淋式填充床结构设计、大流量喷淋多相换热等关键技术,提高传热效率并大幅降低传热介质用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小占地、大换热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机组响应电网调度需求效率,协助完成机组负荷的升降调整,提高燃煤机组的调峰速率。
据测算,项目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650吨,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同时,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挖掘综合服务价值,预计年综合收益约200万元,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路径的成功探索,将为同类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推动能源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深度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