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前,最好看看对方的关注列表
在关注的一位作者那里看到总结的“关注列表定律”,意思是你如果碰到一个人在网上说很蠢的话或思维偏激,点开此人的关注列表大概就能知道为什么,大概率是关注了“那些账号”。他刻意观察过很久,这个定律几乎百试百灵
所以他最后建议我们,“以后相亲择偶的时候,我建议可以看看对方都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哪些账号,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或许可以伪装,但有些东西真的伪装不了。”
想了想,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可以认真考虑的,不论是在交友,招聘,甚至是恋爱时
我很认同一句话就是,“你的水平是由你生活中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决定的。”
我觉得这5个人不一定非得是你现实里认识的人,你最常看的作者甚至是媒体账号也行,因为像我这样的i人现实里也没有很多交往特别密切的人,日常信息摄入绝大部分是通过关注的媒体信息源
所以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区别,本质上是不同思维模式的区别。而思维模式就像AI大语言模型,是由你日常喂养它的“语料”训练形成的,你喂养它的语料质量高低就决定了你思维模式的高低,“garbage in ,garbage out”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反复写文章,奉劝卸载短视频APP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代短视频就是很多人喂养大脑的“语料”,它不仅信息来源质量无法保证,设计机制还记忆上瘾,容易让你形成信息茧房,搞不好就会让自己的“思维模式”降智(当然,你如果是自制力奇才可以忽视这个建议)
人在工作时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碎片时间”,“碎片时间”不是没意义的时间,只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时间,有些人会想方设法“杀时间”,而有些人却利用“碎片时间”学会了新的手艺、考了新的证书、养成了新的运动技能…
当然,成年人是很难被改变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被筛选,比如我之前在面试的时候曾经对重点候选人就试过用一个方法来甄别,就是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问对方能否给我展示一下他关注的最常看的公众号,或最近几个月学到的新信息以及从哪学的——这个小问题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识存量和上限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筛选场景就是找对象
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找对象最关键的是要够聪明》。首先,一段稳定的感情肯定需要长期一起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决策,甚至遭遇突发事件时只有聪明的伴侣才能在这种时候给到好的建议,而不是火上浇油,让你做出愚蠢的决策
其次,够聪明的人往往思考能力强,生活中你对他好的一些细节他才可能体会到,一个愚笨的人,可能思考能力很差,根本体会不到这种细微的“情绪价值”
最后就是今天补充这个点,“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或许可以伪装,但有些东西真的伪装不了。”,如果要认真找对象,有机会的话还是得看看ta的大脑里面装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