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工程師可能覺得,你用Vibe Coding做出來的東西很難維護、很難用。但對我來說,做出能賺錢的產品最重要!」知名媒體Inside和愛料理共同創辦人蕭上農近期在Generative AI年會,以及政治大學的一場演講中,如此強調他對全民皆可用GenAI寫程式時代的看法。
毫無技術背景的蕭上農,儘管身處科技業幾十年,又共同創辦了2個網路媒體,卻一直沒有習得程式開發能力,需要與專業技術人才合作,才得以推出一個個科技商品。直到最近,他才受益於GenAI,得以從0到1,自行將創意變成實際產品。不過,他認為只是出於興趣做出產品不夠,還要做出能獲利的商品,才更加發揮GenAI價值。
從不會寫程式到獨立推出科技商品,GenAI是最大助攻手
蕭上農說,自己只是一個愛玩電腦的文組生。畢業於合作經濟學系的他,年少時最接近寫程式的經驗,只有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軟體,架設簡單網頁。
出社會後,他先後在遊戲公司、網路公司等科技業公司任職PM。期間,他多次嘗試自學寫程式,甚至購入一本厚重的Ruby On Rails教學書,卻因為IT背景知識不足,讀完一章就放棄。十多年後的2010年代,與Inside及愛料理共同創辦人李致緯等人,歷經開設App製作公司、創辦兩家網路媒體期間後,他還是沒有學會寫程式。「既然有更強的人負責程式開發,我就挑剩下的做。」他笑道。
時間再次快轉到生成式AI爆發年代。2022年,持續關注科技發展的蕭上農,已經在積極實驗Midjourney,並規定自己持續500天,每天至少要產出一張滿意的圖片,作為自我訓練。
同時,他也藉由實驗,來觀察各種生成式AI工具的成熟度發展。例如,每天在社群媒體發表用ChatGPT翻譯、毫無人工潤飾的文章。「當下面留言已經沒有人抱怨文章翻譯品質,我就知道這個工具已經足夠成熟。」
2024年,他開始嘗試用生成式AI工具寫程式。雖然製作出幾個網站,不過他認為,完全靠AI做出完整產品仍有一定難度。一路觀望到2025年初,蕭上農發現,毫無IT背景的朋友紛紛用生成式AI打造出行動App。他便決定,要用生成式AI獨立開發出一項功能完整的行動App。不只如此,這個App第一天上線就要串接好金流系統來支援訂閱制收費,還得串接Google廣告等,各式各樣的營利功能。
蕭上農有一個資料夾,專門儲存過往有構思但未能執行的產品規畫。從中,他選擇出名片管理App,作為第一個用GenAI實現的產品點子。這個App核心功能是掃描名片,並紀錄名片上的姓名、公司、職稱等資訊到各自欄位中。
這個選擇,是經過蕭上農多方考量才做出。名片管理功能看似簡單,但對許多人,尤其是高階主管來說,仍是重要需求。他還估算,市面上最受好評的名片App,營收超過1億,意味著名片App市場規模足夠。「我是個人開發者,就算只賺100萬,也很足夠。」App的作業系統,是出於商業考量而選定。他認為iOS內建投放廣告機制方便又精準,有望觸及到目標族群。
選定主題後,蕭上農花上3天,與AI反覆討論商業模式、計算成本,得出的結論是,他的定價下,必須一個人掃描超過4萬張名片,才會超過行銷、維護等成本。
不只商業模式靠AI,蕭上農說,這個App從程式設計、文案、圖片生成、隱私權條款、使用者條款,都是用AI生成。連產品名稱、字體字型,都是和AI討論的結果。上架App Store時,與蘋果團隊來回溝通協調,他也透過AI翻譯、分析、構思回覆。「這些事情通常要有PM、設計師、法務參與,現在我一個人就能完成。」他強調。
儘管用AI生成程式碼非常快速,不過蕭上農在開發期間,還是歷經過慘痛教訓。清明連假4天,蕭上農開始密集進行開發。不過,直到第4天,他才驚覺,從第1天起,他的程式碼就已經出錯,但憑著他的IT能力,已經無法從手頭的專案檔除錯,必須全部砍掉重練。
好在,後續1天半,他能憑著印象,快速補回3天份進度。不過他也深刻體會到,非技術人員用AI開發產品時,無法理解AI改動處、每次改動造成的影響,以及出錯時如何修復。用AI生成程式碼,版本控制和備份更要做得徹底。
到了5/5,這個App正式上架,從正式啟動開發至此,只花了一個多月。
正式上架時,此App功能只有簡單的掃描和歸檔功能。「產品上線時,功能可以很少,有人用才是最重要。等有人開始要求新功能,再慢慢加。」蕭上農說,上架3周來,此App帶來了3萬元收入。他強調,雖然目前收入不多,但能用市場驗證MVP(最小可行產品)的核心功能有人用、有營利能力,對他來說更重要。目前,他計畫每周更新一個功能,預計到2個月內能完成所有功能更新。並且,從營收一定比例中挪出廣告投放費用,來獲取新使用者。
儘管自己開發的名片App才剛推出,無從評判成敗,不過蕭上農說,沒有寫程式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從頭到尾完成商品設計、開發、上架、營利,已經證明著這個時代下,有更多人可以利用AI快速將自己的創意打造成產品,給市場驗證。
用AI開發科技商品,非技術人員應具備哪些能力
從連續共同創辦兩間熱門網路媒體,到自己嘗試快速用AI打造商品開始賺零用錢的經驗,蕭上農認為,非技術人員要用AI打造科技商品,商業面能力甚至比技術力重要。
「理解產業,並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命中使用者需求,從而賺錢,最重要!」蕭上農認為,開發產品的最終目標是,有人用、有收入。用AI開發的做法,則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如今人人都可以用AI開發產品,選擇好賽道,努力才容易有收穫。
在選定的領域打造出商品後,下一個階段的關鍵是行銷能力。蕭上農指出,更多人都能輕易開發出商品,意味著技術門檻更難形成,競爭產品間不易出現決定性的品質差距。這個環境下,如何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產品,以及如何經營顧客關係,讓他們持續使用自己產品,成為決勝關鍵。
至於毫無IT背景知識,想學習用AI開發產品的人,如何入門?蕭上農坦言,從零開始學習,過程中仍會面臨種種技術問題,甚至連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都不清楚。他建議,與其摸黑學習,不如直接尋找網路上專門教學相關知識的課程,或拿著開發遭遇的瓶頸詢問資深工程師,會少走許多彎路。
不過,他也認為,目前AI工具門檻已經足夠低,足以協助非IT背景的人突破許多技術門檻,讓練習寫程式有如練習寫作一樣簡單。他更強調,與練習寫作相同,需要大量嘗試、持續學習,才能從單純生成簡單程式碼,進步到打造出具商業價值的完整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