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杂志 2024年07月10日
短片也要审查了,参加境外电影节(展)的短片须备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电影局发布新政策,要求国产影片参加境外电影节(展)需进行备案,引发了对中国短片走向国际舞台的关注。近年来,中国短片在国际电影节(展)上表现出色,展现出青年导演的创作活力。但新政策的颁布也带来了挑战,可能导致资金减少和创作内容趋同,对中国短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中国短片在国际电影节(展)上表现出色,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近年来,每年有2-6部华语短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短片单元和柏林电影节的短片单元、新生代单元,这些作品的导演多为没有拍过长片的年轻人,其中不乏还在读书的学生。

🎬 短片是培养青年导演的“温床”,也是衡量青年导演才华的重要标尺。短片在创作上相对更自由、开放,题材丰富,可以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为青年导演提供一个足够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在主流商业片之外获得不一样的创作媒介和契机。

⚠️ 新政策的颁布旨在加强对中国短片在国际舞台上的监管,并保护中国文化产业的权益。但新政策的颁布也带来了挑战,可能导致资金减少和创作内容趋同,对中国短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尽管新政策的颁布将带来哪些影响,实际操作流程将如何落实还是未知数,但对于创作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创作者可能会担心政策出台会不会导致不再有那么多资方给短片投钱,因为投资回报比会更低。投钱的人和创作者应该都会想到底能拍什么,从内容上来说也会变得胆小,变得趋同。

💪 中国短片在国际电影节(展)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新政策的颁布也需要引起关注。未来,中国短片的发展需要在监管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

7月4日,国家电影局网站发文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广播影视节(展)及节目交流活动管理规定》,国家支持国产影片参加境外电影节(展)。摄制完成的电影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俗称“龙标”)后,方可参加境外电影节(展)。 

这意味着拟参加境外电影节(展)的送展法人、其他组织被首次明确,应当在该境外电影节(展)举办前,将相关材料向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备案遵循属地原则,影片在立项的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在国家电影局直接立项的影片,向国家电影局备案。

此次通知表明,并非拿到“龙标”就能赴境外参加电影节(展),电影局监管强调单独的备案程序,且需要在相应境外电影节(展)举办前的20个工作日报送材料。对于参展的个人、单位而言,增加备案流程意味着多出了挂靠单位、等待审查等环节,需要创作者提前预留送审时间。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经常缺席。2021年三大主竞赛单元华语长片零入围,2022年戛纳所有单元中的华语长片零入围。反而是中国短片在国际节(展)上表现瞩目,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2021-2024年,每年有2-6部华语短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短片单元和柏林电影节的短片单元、新生代单元,这些作品的导演多为没有拍过长片的年轻人,其中不乏还在读书的学生。

短片是培养青年导演的“温床”,在资深制片人黄皓看来,短片还是衡量青年导演才华的重要标尺。“我(在各种电影节)最常做的工作之一就是用短片判断导演的能力、对问题的认知,否则很难判断其未来职业方向的可能性。”正午阳光、工厂大门等影视公司,宁浩、刘德华等电影人都曾通过设立短片计划筛选有潜力的青年导演。参与过多部电影拍摄的摄影师刘浩认为,短片更多表现的是导演的艺术锐气。 

凭借短片《延边少年》(On the Border)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及奖后,魏书钧获得了更多关注,先后拍摄了长片《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通过拍摄短片积攒创作经验后再做长片是比较好的成长路径,也更容易成功。”黄皓说。

此外,短片在创作上相对更自由、开放,“短片题材的丰富性使得青年导演可以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是许多青年导演的抓手。”独立青年纪录片导演张强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获得第75届戛纳酷儿棕榈短片奖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拍摄主题就是导演本人因为同性恋身份给妈妈带来的影响。这些短片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一个足够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在主流商业片之外获得不一样的创作媒介和契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其提供了创作生命力的土壤。

但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短片往往陷入“创作动机不纯”争议,短片涉猎的应试教育、留守儿童等题材也均为华语长片审查的敏感内容。 

新政策的颁布旨在加强对中国短片在国际舞台上的监管,并保护中国文化产业的权益。尽管新政策的颁布将带来哪些影响,实际操作流程将如何落实还是未知数,但对于创作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这种政策出台后有警示作用,我会很担心政策出台会不会导致不再有那么多资方给短片投钱,因为投资回报比会更低。投钱的人和创作者应该都会想到底能拍什么,从内容上来说也会变得胆小,变得趋同。”张强曾拍摄过多部短片,他坦言,“如果过不了审,每一方都要承担后果。”

(应受访者要求,刘浩、黄皓、张强均为化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短片 国际电影节 青年导演 新政策 创作自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