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05月26日 16:15
人到中年,还在“嘬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当下社会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嘬老”,即中年人在经济上适度依赖父母。与传统的“啃老”不同,“嘬老”更含蓄和有分寸,子女通常有一份工作,但在生活压力下,仍需父母在经济上提供支持。文章分析了“嘬老”现象的原因,包括高昂的生活成本、职场压力以及家庭财务困境。同时,文章也指出社会对“嘬老”的看法逐渐宽容,并将其视为一种现实妥协和家庭互助的体现。

💰“嘬老”并非完全依赖父母,而是在经济紧张时,适度接受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如红包、生活用品或失业时的资助。与“啃老”的大口索取相比,“嘬老”更克制、更有分寸。

🏠中年人“嘬老”的普遍原因是,双职工家庭面临房贷、车贷以及子女教育的高昂支出,特别是在降薪潮和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家庭经济压力巨大,不得不寻求父母的经济援助。

👵退休父母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用退休金补贴子女家用,甚至承担起“养小、养中年”的责任。这种“以老养小”的情况不仅存在于国内,在美国也十分普遍。

🤝“嘬老”现象逐渐被社会接受,不再被视为“懒惰”或“不负责任”,而是一种现实妥协和家庭互助。同时,能够依靠父母也反映出家庭整体经济安全性较高,父母有余力支持子女。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静思

前段时间的五一假期,朋友带着女儿、伴侣、和自己的父母一行五人去日本旅游。节假日旅行,费用本就高昂,况且还是一大家子去旅行,花销更是不菲。而我知道,朋友在被裁八个月后,半年前刚刚低就到一家私企,月薪较上一份工作降了1/3

我问她:你是中彩票了,还是动用私房钱了?朋友答曰:嘬老,爹妈出资赞助。

啃老我们都不陌生,通常指成年人长期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过日子。但 嘬老不像传统啃老那样明目张胆地依赖,而是一种父母对子女更含蓄、更有分寸的经济帮助。嘬老的孩子通常有一份普通工作,但用度还是紧张,所以就会在生活的缝隙中一点来自原生家庭的支持。比如经济紧张时,向父母讨个红包;回家吃饭,顺走冰箱里的牛奶和水果;或者是突然失业,接受一点父母的心意。

《小敏家》剧照

嘬老” 族并非完全依赖父母,但也难以彻底摆脱来自父母的经济托底。与 ” 那种大口大口、毫无保留地索取相比, ” 更克制、更有分寸,虽仍在汲取,却带着矜持和底线。

按理说,刚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嘬老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大城市讨生活,房租像天价、物价似洪水,一份普通工作的工资还没捂热,就已经被房东、地铁和外卖分光了。这个时候,向爸妈伸个手,要点补给,人之常情——小树哪能一出土就扛风挡雨。

可如今的现状是,不光小年轻,过了而立之年、奔向不惑之寿的中年人也正在默默接受着父母的经济支援。本该在职场上意气风发、手握存款、气定神闲的年纪,却也不得不学着拿捏好分寸,既要维持好一个中年人的体面,又得在这体面中适时一口父母,好让自己的生活能正常运转。

通常来说,进入嘬老状态的中年人,往往是踏实上班的双职工家庭,夫妻俩有一份普通工作、领着一份能糊口的工资。但扛着房贷、车贷,到手的钱就像每天踩在生活的钢丝上走平衡木,也要好好算计才能维持周转。

等孩子一上小学,一脚踏进了教育军备竞赛的战壕,兴趣班、补习班、夏校冬令营,一个也不能少,那些原本能将将糊口钱瘪得比中年人的头发掉得还快。再加上这两年的降薪潮、物价飞涨,即使练就了各种省钱小妙招、断舍离的本领,也进行了消费降级,日子还是难以为继。于是,只能向上求援。

不是自己不努力、只怪现实太暴力

《小舍得》剧照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那位朋友,原本她和伴侣都在上班,孩子交给自己爸妈带。一开始,她还讲究一点孝心——每月给帮忙带娃的父母一点零花钱。最近这两年,她家遭遇了连环暴击:先是自己失业、再是伴侣降薪,工资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越瘪越小,反倒孩子随着年级的增加教育开销一路狂飙。别说孝敬父母了,想到家里的财务状况,每天都感觉自己在高压锅和油锅里来回被焖煮、爆炒。

如今,她爸妈的看娃KPI”不但没减负,反而扩容升级——除了接送、做饭、盯功课,还得时不时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掏出一部分贴补家用。比如,如果想带女儿出去旅行,父母在经济上不帮衬一把,两口子就会很吃力。爹妈的这老本不仅养老,还得养小、养中年”——平民版的信托基金

嘬老的人,一般对父母心怀愧疚,对自己怒其不争。有时候也会白日做梦,幻想搞个副业逆袭当个斜杠中年,或者来一把创业干票大的。可每次看到待还款项和银行户头,再盘盘自己一身没什么份量的本事,心气儿就被碾成了齑粉。于是,只能一边汗颜、一边继续嘬老

其实,退休父母成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这种现象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实。我之前看到一位网友发他家的收入结构:收入最高的是50后60后父母,父母都是事业单位小干部退休,退休金到手分别是八千多和六千多,共计一万五千元;他们夫妻俩,一个是国企基层,这几年效益不好,只发放75%的工资,剩下25%作为年终奖金发放,一个是私企的财会岗,小夫妻收入加起来到手不足一万元。这一万元要还房贷、车贷、支付吃喝拉撒水电煤、还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给孩子的未来投资。家庭收入基本月光是轻而易举。老人家心疼孩子和孙辈,只能变着法的逢年过节送大红包,算是变相补贴孩子家用。

《小巷人家》剧照

以老养小这种情况,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越来越普遍。

上个月,我看到一份来自美国Saving财务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原以为孩子长大、搬出家门,爸妈终于能退休了,过上只管自己、潇洒花钱的日子,却被现实打脸了。在美国,竟然还有一半的父母,仍在给成年的儿女发生活费

这份报告采访了1000位家里有成年儿女的美国家长。这些父母平均年龄56岁,大多数家庭年收入在5万到7.5万美元之间。结果发现:有一半的父母,至今还在定期资助成年的孩子。这些父母在2025年平均每月掏出1474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一万多元)给自己的孩子。家长们最常资助的五大项目是:吃饭83%、手机费65%、房租/房贷63%、医疗保险或看病费54%、以及休闲/旅游46%

能让中年人稍微挽尊一些的是,80903044岁)们虽然也在嘬老,但比30岁以前的成年人金额要小,前者在2025年每月掉父母平均863美元、后者是1813美元(包含为子女求学支付的学费)

当然,和灰心失望养个彻底的废宅子女不同,大多数肯被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要求的,同子女不是只是一样,父母的支援也不能毫无条件、源源不断。通常,被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有工作、或者至少在努力找工作;工作的子女赚取的薪资,要用来支付大部分家用;如果孩子没在工作,起码是在继续求学深造中。总之,不养废人。

因为,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而言,他们也是在动用自己的退休金、养老钱去撑起孩子的生活。爹妈可以一时、一小部分牺牲自己的经济安全,长期无条件进行爱的供养,做不到。



《二胎时代》剧照

无论是大还是小,这些表达在经济上依附父母的词汇一度是带有强烈贬义的,曾被广泛认为是懒惰、不负责任、羞耻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大家宽容了许多, 啃老嘬老族不再倍受攻击,且正在被视为是正常”“可以理解的。许多子女和父母其实也普遍接受了这样的经济关系。

一方面,现在的房价、生活和抚养成本剧增,使靠父母成为现实不得不的选择。在一线及核心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已超出年轻人或中年人单凭个人努力、甚至双职工所能承担的范围。在这种现实面前,依赖父母不再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而是一种现实妥协。尤其当结婚、生育、子女教育等被视为人生标配时,许多中年人也不得不求助父母补贴育儿、买房、甚至生活。

另一方面,当代中产家庭正步入脆弱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过去一人工作、养活一家四口、还能买房买车的中产相比,现在的中产就是一个职业不稳定、收入增长缓慢、对风险极度敏感的群体。疫情、裁员、AI取代岗位、内卷加剧……这些外部冲击使许多中年人也不再有足够积蓄应对突发事件。父母在背后提供经济支援,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家庭保险机制,帮助家庭渡过危机。因此,这种代际支持被社会逐渐接受。

而且,能够依靠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些家庭整体的经济安全性较高——父母自身的养老金、储蓄足以应对晚年生活,有余力去援助子女,本身也是一种代际扶持的本能延续。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资源向后代倾斜,是人类亲缘关系中的自然选择。而现实中,许多接受父母经济帮助的中年人,也往往和父母同住或保持高频互动,经济上的依赖往往伴随着情感上的联结与照护上的互助。在这种情形下,嘬老一词就失去了批判意义,反而在现实中带有了一丝温情。

《走走停停》剧照

每个家庭背后都有不同的资源分配和权衡逻辑。在高压的生活中,不独立有时不是懒惰的表现,而是时代下的无奈与衡量。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也只能感叹一句:当下的孩子真的越来越难独立了,父母也越来越难放手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嘬老 中年危机 代际经济 家庭互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