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2024年07月08日
分享一下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经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作为多次面试第一的过来人,分享了国考面试的准备心得,包括指出模板化问题、阐述正确面试思路、剖析培训机构问题、说明现场表现要点及提供小技巧等内容。

🎯模板化问题:以自动借书机调查为例,说明模板化答题不扣题,以不变应万变,内容空洞,未切中要点。

💡正确面试思路:内容是关键,应建立思考框架,如劝说类题目框架,按图索骥式思考,既能扣题又条理清晰。

❌培训机构问题:师资多为流水线培训产物,授课效果有限;练习时间看似多实则少;误导考生,过于强调现场表现。

🌟现场表现要点:眼神交流,给每个考官交流感;肢体语言自然,避免小动作;语言流畅,写好提纲草稿,背熟过渡句。

💪小技巧:面试前至少半小时开始自行做题,让大脑预热,减轻紧张感,进入最佳状态。

平时都只是逛步行街,基本上不发帖。最近国考成绩出来了,很多人都在着手准备面试,作为一个事业编考试、公考、副科级公选、遴选考试都面试第一、曾经遴选面试考过90.8的过来人,分享一下面试准备的一些心得。

第一,什么是模板化。

  很多人都说不要去培训,培训机构教的东西是模板化的,考官听了会反感。那么,到底什么是模板化?

模板化的本质,其实是不扣题,妄图用一种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答题。

举个例子:

我市现在有许多免费自动借书机,市民可凭身份证借阅,然而运行两年来,使用效率不高,少有问津,你是文化局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调查一下,你怎么组织这次活动。

这是网上中公的答案: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好自动借书机的使用情况,可以为下一步如何妥善的提高自动借书机的使用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响应了我国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求。我会结合客观数据和主观原因从一下几步骤开展调查工作:

第一,我会根据我单位的记录取得自动借书机摆放设置的地点,由于自动借书机的种类不同,如果内置有借书情况,那么我会直接获取数据,对于另外大量的没有借书数据的自动借书机,我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方式充分考虑到离市中心的远近程度和周围环境的不同,如商圈,学校等,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了调查客观的自动借书机的使用情况,我还会对广大市民展开自动借书机了解情况的相关调查。以保证多角度的了解市民的真实情况和真事想法。

  第二,确定了调查的内容和主题之后,我会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于调研工作,调查问卷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会秉承着内容相关、问题简洁、选项穷尽、并且没有任何主观观点和导向的原则来制定调查问卷。除此之外,我还会准备调查工作中会用到的纸、笔等必须物品,为了吸引调查对象的积极性,我会印制精美的书签作为市民认真填写问卷的礼品。这次调研的人员众多,我会广募志愿者,相信广大市民了解了这次调研的积极意义后,会踊跃参与其中,当然调研之前我会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并由我的同事任每个自动借书机调查点的组长,方便工作的开展,在时间的选取方面,我主要选择周末及工作日的晚上,保证能有很大的人流量。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会形成一份工作流程并计算了所用物资,钱财上交我的领导,供领导更正和审核。

  第三,正式活动开始后,各小组组长会按照我们之前指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组员进行调查,我也会做好居中协调的作用,时刻和各组长保持联系,如果出现物资短缺等现象,及时的进行补给,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也会让工作人员做好摄影摄像的工作备用。

  最后,对于这次工作我会认真的总结,在活动中如果有什么纰漏及时改正,在整个过程中的照片摄像,我会进行整理,放到单位网站或是宣传栏,以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们组织的活动,树立我们单位的形象,当然调研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会结合单位领导的要求及专家的意见,认真的整理数据,并且提交相关内容的报告给我们的领导,我相信,通过我们的调查和改善,一定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自动借书机的使用情况,进而让广大市民形成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你看下这个答案,开头就先整几句废话,看着高大上,实际上考官听着非常烦,人家问你怎么办,你先扯一大堆没用的。然后他具体的步骤,第一个是说抽样调查,第二是说制作调查问卷和准备礼物,第三是事中居中协调,第四是活动后整理数据。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让你调查别的事情,你看看把上面那个答案里面的“自动借书机”几个字换了,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如果可以直接用,那是不是就说明跟题目本身其实联系并不紧密?是不是在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模板化。从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出,模板化是绝对不行的思路,说些片儿汤话,但是没有一句说到了点子上。

第二,什么样的思路才是正确的面试思路?

    首先我想破除一下很多人的误区。很多人认为面试需要模拟现场来练,在人多的地方去找感觉,要大胆,要有气势。但是其实恰好相反,面试最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内容很烂,遇到一个题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你何来的气势?或者反过来想,遇到一个你非常了解,甚至思考过无数次的话题,你是不是能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所以,内容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是你一切表现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去培训机构练了一个星期仍然说不好?因为培训机构对答题思路、内容的指导几乎为零。

    其次,既然内容很重要,所以面试的难点其实就出来了——你很难在几分钟内对三个或者四个题整理出扣题而有条理的要点。所以就冒出了两种常见的流派:一种就是上面说的模板化,因为时间很短,我反正想不了那么多,又必须得说几分钟,那我就闭着眼睛按照我事先准备好的片儿汤话来说。另外一种是头脑风暴式的,就是我针对这个题目来想,但是没有什么既定的框架或者角度,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情况需要看运气,有时候想得多一些,有时候甚至想不出来,这就导致很多人所谓的“发挥不稳定”“这次没发挥好”,甚至有人直接大脑一片空白。

     我说一下我的思考方式,我称之为“按图索骥”式的思考方式。就是我会把所有的题型,全部建立一个思考框架,框架之中会有很多小的思考角度,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工具库和工艺流程,遇到做什么家具,你能马上想到用什么工具、按照什么步骤来做出这个家具,虽然家具都不一样,但是这些工艺流程还是会差不多的。这样既会很快,又能扣题。

      举个例子,四川省经常喜欢考那种劝说类的题目。我整理一下劝说类题目的思考框架:

      1.如果题目出现了对方情绪异常,比如激动、难过,那第一步是安抚情绪。2.出示政策。3.出示证据。4.讲明意义和影响。5.“我”已经为你做过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6.要求“你”做的事情。

      用一个题来示范一下:

    电信公司准备在某小区搭建一个移动信号发射台,但是遭到小区居民反对,阻止施工队进入。你作为电信公司负责人,你如何劝说居民?

      按照上述的框架,结合题目,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要点:

1.向居民讲解现行的信号发射台选址的要求、各类参数的标准。——政策(不涉及情绪,所以不说安抚)

2.给居民看我们本次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审批手续,证明我们这次施工是完全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证据

3.小区附近区域均未被移动信号覆盖,如果这次我们不安装发射台,那么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移动通信、网络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在发生疾病、火灾等突发情况的时候,无法联系相关部门前来援救,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意义影响

4.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确保辐射信号强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同时,我们将定期对该区域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保证不会对住户健康带来影响。——我将要做什么

5.因此,请各位居民朋友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时也请各位居民能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让我们本次工作顺利开展。——要求你做的事情

     你们可以用这个框架去做其他的劝说类题目。这样的框架,首先你不能像模板一样直接说模板,你不得不去扣题目,结合题目去细化出要点,所以肯定是扣题的。但同时,由于你事先有准备,所以思考极快,甚至不需要打草稿也能够一步一步的想出要点,并表达出来。最后,这样的框架本身逻辑是很清楚的,所以答案的条理非常清晰。

    我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之前在QZZN论坛上 有人问过的,我把上次的回答搬上来:

    我国苗木企业出口欧洲受阻,海关知道后查询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找到了合适的种植区,顺利出口,作为海关工作人员,请谈一谈对你的启示?

     首先,这种是问启示,应该按照综合分析题的框架来分析。同时,又是一个“政策”或者“好人好事”类型的题,原因部分可以分析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单位的什么什么决心。

所以,原因部分可以说几个:1.海关更加熟悉国外入关政策;2.海关作为一个政府部门,资源更广,可以帮忙对接其他部门;3.海关部门具备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这个地方可以不用必要性,也不好找必要性,就不说了就是了)

其次,是分析意义。意义可以从小到大的按照主体分析。所以可以说这么几个:1.让企业少走弯路,避免了损失。2.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操作方案,便于今后的经营。3.为其他海关、甚至其他部门服务企业提供了一个范本,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4.有利于梳理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

最后,这种启示题,所谓的启示,是需要在最后对策部分结合自身工作。所以需要说我作为海关工作人员,以后怎么做。可以从思想上、学习上和践行上来说。1.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2.多钻研政策,关注各方面信息,加强学习,为今后服务企业奠定基础。3.今后在工作中遇到企业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积极的帮助想办法,主动承担职责,主动服务企业。

所以,其实面试准备最花时间、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整理答题思路框架,然后用框架去做题,又通过海量的做题来补充完善框架。

第三,培训机构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培训机构的问题首先在于师资。如果你是机构,你会不会把最顶尖的老师派到地面班去授课?不会。因为顶尖老师就那么一点,地面班是全国各地到处开花。所以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其实本身就是他们流水线培训出来的产物,拿着他们那一套流程化的东西来指导你。有些会派一个所谓的“名师”来讲一个大课,但是这个大课也就两三个小时,中间还有大量时间是在抽人起来回答问题,实际上给你讲的内容极为有限,根本达不到我说的建立全面的思考框架的效果——当然,我相信他们也没这个能力。

      其次的问题在于练习时间。有时候你看起来什么五天四夜的培训时间很多,其实真不多。培训机构的模式是这样的:一个班分两个组,一个组上午模拟考官,二组模拟考生,下午交换过来。所以你可以算一下,你整个白天,有一半时间在看别人练习,轮到你模拟考生的时候,其实也就练习了一遍,如果人少点,那就是练习两遍。你以为你培训了五天,其实只练习了可能十遍。练习十遍,交了几大万,教你的老师自己都没参加过面试,然后你就去实战了,你觉得效果真的这么拔群?

      最后就是他们误导了考生。误导了很多人。你看很多人都会说:笔试可以听网课,但是面试还是必须要报一个地面班的。说明这些人会认为现场的“表现”大于答题的内容。但是前面我说过了,其实内容才是所有的基础。

第四,那现场的“表现”需要注意的点到底有哪些。

      首先是眼神交流。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每一个考官你都要轮番的跟他们延伸交流,你只要在说话,就必须盯着某个考官的眼睛,而且对每一个考官都要有眼神交流。要给他们这种感觉:虽然现场有很多人,但是此时此刻,我在说这个点的时候,我只是在给你一个人说。如果你们不想报地面班,又想练这个,也很简单啊,你在家里墙上贴几双“眼睛”,对着墙练习跟它们逐一的交流就可以了。

      其次是可以有肢体语言,但是不要有小动作。你的手可以自然的比划,面部可以时而凝重时而微笑,你极力想陈述清楚的时候可以身体向前倾斜,甚至扶眼镜,都没有问题。唯一是注意,有些人有一些小动作,而且他自己不知道,比如玩儿笔,比如我见过 有人不自觉的撕草稿纸的角,比如抖腿。这些可能需要找家人来帮你看看,给你指出来。别觉得家人不专业,他们觉得看着不舒服,那这个行为肯定是有问题的。

      最后就是语言的流畅。有些人面试说话总是磕巴。其实你仔细分析,磕巴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草稿没有写好,边想边讲,当然会磕巴——这就是我说了这么久的内容的重要性,不信你不限制时间认真写个提纲草稿,说出来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另外就是题目前后的“过渡句”,其实非常重要,很多人磕巴是卡在这个地方的,但是很不容易引起重视。我所谓的过渡句,就是比如:好的各位考官,我谈一谈对第一题的看法,题目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次,我认为这种现象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最后,对于这种现象,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这种句子因为没有草稿,所以很多人说不利索,但是这种句子又十分固定,所以你应该做的事情是把这种句子写下来,背熟,背到张口就来,避免在这种不必要的地方卡壳。另外还有一点,如果时间充裕,你应该锻炼一种说话习惯,就是突出一个句子中心词、关键词的第一个字,说重一些,这样即使别人没有听懂你整个句子,也能很容易get到你想表达的意思,而且你可以试一下,如果你磕巴完,紧接着突出接下来那个词的第一个字,很大程度上会让人忽略你刚才磕巴的情况。

第五,我说个小技巧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其实大脑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笔试的时候,开始可能风吹草动你都会注意到,但是持续做题一个小时之后,外界的一切事情都不会扰乱你,你会沉浸在做题当中。面试其实同样道理,大脑有一个找状态的过程,你不可能把这个找感觉的过程放在正式面试的那十几分钟里面。所以,你应该在正式进去面试前至少半个小时就开始自己做题,没有资料没关系,你自己想一想看到的新闻,问自己,我如何看待?如果我遇到了,我如何处理?如果让我组织,我怎么组织?然后仔细把每个要点想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大脑预热起来,用最好的状态去进入面试。而且,由于你整个人沉浸在做题的状态当中,会极大的减轻你的紧张感,因为你注意力还在做题,而不是去观察考场那个庄严肃穆的气氛。

欢迎讨论。祝各位都能顺利上岸。

PS:因为我这个帖子最早发在QZZN。后来有人问我组织计划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我把我的后续回答粘贴上来:

组织计划类其实是这样:把“核心环节”进行展开,如果有必要,再添加事前或者事后的要点。

组织计划类题目是最容易模板化的,例如我主贴中自动借书机的调查,机构的要点主要在于怎么做方案(一般都是什么自己做了网上查阅补充,然后按照领导要求修改),做问卷,准备物资,合理分工和培训——这些都是事前环节;有些还有事后环节,比如整理数据,收集反馈(尤其是宣传类型),汇报领导,自我总结反思——这些都是事后环节。

这些是最容易无脑代入的,管踏马什么题,我就这样答,都能说上好几个要点,你看机构教你的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但是核心问题就在于,人家问你要怎么调查,当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调查”这个环节本身你要怎么展开,而不是说事前怎么准备事后怎么反思。

所以,组织计划类题目,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核心环节展开成三到四个点,如果展开要点够了,就这样答;如果展开不够,为了凑要点,你不得不添加一些上述那种无脑代入的要点作为补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怎么展开呢?按照:主体、方式、内容来展开。而且无论你是按照主体还是方式,最终都要落脚到内容上。

举个例子,如果是“收集信息”这种题目,一般按照主体展开。我自己归纳的具体的主体有:题目出现的主体、潜在管理方、潜在利益方、群众、媒体。

举个例子:你们当地想要对水价进行上涨,让你提前做一个调查,你怎么开展?

1.对水厂进行走访,调查自来水生产的成本、水价和用水量之间的关联。——题目出现的主体,也就是水价上涨本身的主体,当然,你理解为利益方,也可以,也能想到这个主体。

2.去物价局进行走访,调查水价制定的规定和规则。——潜在管理方。

3.对用水量较大的如洗车场、化工厂等企业进行调查,询问他们用水占他们生产成本的比例,水价上涨对于经营的影响。——利益方

4.召开听证会,召集不同行业和收入水平的群众代表,询问他们日常生活用水量,以及水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利益方。

——如果按照上述思路来展开,其实答这个题目已经够了。而且注意一点,我说了,可以按照主体或者方式来展开,但是展开之后,必须落脚到“内容”上,你可以注意到,我每一个主体,都说了针对这个主体调查什么内容。

再举个例子:有群众反映你们社区有聚众赌博,你作为社区主任,如何开展调查?

1.询问这位群众具体的情况,在什么地方,多少人赌博,赌资多大,等等。——题目出现的主体。

2.到辖区派出所,咨询聚众赌博的判定标准,以及他们掌握辖区内是否有聚众赌博情况。——潜在管理方。

3.通过实地走访,询问辖区内群众是否了解有赌博情况。——群众

4.按照提供的线索,先进行暗访,看看是否属实。——这个不是主题分类,这个是用方式展开找到的要点。

——四个要点,足够了。

你可以用这个思路去做更多的这种调查类的组织计划题。

一般宣传类用方式拆分展开比较多,我就不说了,你可以自己去总结。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国考面试 答题思路 培训机构 现场表现 面试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