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5月09日 10:28
宝宝以为自己的名字叫“小爱同学” 听到呼唤秒应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山东一对父母发现5个月大的宝宝对智能音箱唤醒词“小爱同学”产生特殊反应,误将其当成自己的名字。由于父母长期使用智能音箱播放儿歌和故事,宝宝对“小爱同学”的反应远大于对本名的回应。专家指出,0至1岁婴幼儿处于语言敏感期,对高频重复的语音刺激具有极强的模仿和记忆能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婴幼儿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规律。专家建议,父母应注意保持与孩子的面对面语言交流,以促进正常的语言认知发展。

👶 家中5个月大的宝宝对智能音箱的唤醒词“小爱同学”产生特殊反应,误将其当成自己的名字,对父母呼唤的本名反应较弱。

🔊 父母长期使用智能音箱播放儿歌和故事,宝宝逐渐对“小爱同学”这一特定词汇产生条件反射。

💡 专家指出,0至1岁婴幼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对高频重复的语音刺激具有极强的模仿和记忆能力。

🗣️ 专家建议,父母在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早教时,应注意保持与孩子的面对面语言交流,以促进正常的语言认知发展。

快科技5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山东一对父母近日发现,家中5个月大的宝宝对智能音箱的唤醒词"小爱同学"产生了特殊反应。由于长期使用小爱音箱播放儿歌和故事,宝宝竟将这一指令误认为是自己的名字,而对父母呼唤的本名反应较弱。

据孩子母亲描述,家中智能音箱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父母经常通过"小爱同学"的指令来播放哄睡音乐和早教故事。

在持续高频的语音刺激下,宝宝逐渐对这一特定词汇产生条件反射。视频记录显示,每当听到"小爱同学"的呼唤,宝宝会立即扭头寻找声源,并挥舞小手发出咿呀声回应,甚至在没有被呼唤时也会主动发出声音"应答"。

儿童发展专家对此现象进行了解读:0至1岁婴幼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高频重复的语音刺激具有极强的模仿和记忆能力。

虽然将智能设备唤醒词误认为名字的情况较为特殊,但这一现象生动展现了婴幼儿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规律。专家建议,父母在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早教时,应注意保持与孩子的面对面语言交流,以促进正常的语言认知发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智能音箱 婴幼儿 语言发展 早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