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历史背景:我父亲农民,因为爷爷是地主后代,所以他从小一直都很清贫。他自小脚有残疾,早年是个篾匠,但后来这个行业被现代工艺冲击了,他去工厂待过,后来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就一直待业,领着低保维系。可能从小家庭原因,他一直都非常非常节约,或者说抠门,对人对己,几乎分文不花,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周围人,印象中我小学买过一本多功能字典被他数落了半天。但得益于他这种变态的省法,我没有愁过我从小到大的学费,包括高中以后和大学住校的生活费,他也没有吝啬过;甚至到我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能用攒下的钱重新盖了家里的新楼。一直到我工作后买房,他都资助了十几万的首付,就是靠这几十年积蓄和低保(楼主母亲身体也有残疾,耳聋,打零工能攒下的钱有限,平时也主要用于家里的生活开销)。这种生活习惯变成了他的信仰,供我读到研究生,造房子,那是他可以跟村里人炫耀的。
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过他骑着自行车去厂里,因为脚瘸的原因,歪着身子艰难骑行的背影,那时候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也会黯然神伤。
本来应该是一个父慈子孝的故事,但父亲一直以来有一个让我很反感的问题,他觉得跟我掏心窝讲话的时候,话题永远是周围人的不是。不管是亲戚还是周围邻居,都会躺枪。我不知道这是未去外面世界看过的“农民”劣根性还是他本人自小这种环境造成的心理扭曲,所以我从懂事起几乎没有和他深度交流过,或者每次交流都会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只要聊多了就吵架,我开始埋怨他的无能、邋遢、抠门和总是去外面拣一些破烂回家。过后又是一阵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很感恩父亲,他用他这种骨子里铭刻的省吃俭用和时刻埋怨周围人的世界观,激励着我发奋读书,远离需要依靠他的世界。我从大三开始几乎可以靠家教等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然后逼自己考研、读研,能看到更远的世界。但当我每次回家再去跟他交流,跟他的世界观差得更远,心理上的距离更加疏远。
物质生活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他依然奉行着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习惯,每次回家都会习惯性数落他的邋遢、抠门,总是去外面拣一些破烂回家。我时常自责:父母用力把我托举出那个泥泞的世界,但当我面对前面的坦途,想回去拉他们,我发现很难。我有了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妻子,也有了孩子,和一份占据我80%精力但维持我尚且体面尊严的工作,我无法有足够的心力去把泥泞的父母拉出来。家不远,回家时间却不多,回到家可能更多又沉浸在言语的冲突对抗中;用给钱来缓解心中的愧疚,但那好像不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了。
我理解父亲的孤单,尤其是前两年奶奶去世后他应该更加孤单了。因为他这种性格,周围亲朋好友和邻居也不会太和他走动。这两年,他总是说起我堂妹偷东西,那是我从小一起长大胜似亲妹的人,这导致每次跟他的交流更加不欢而散。最近恍惚,他好像是得病了吧,那好像是精神上的疾病,被偷窃或者迫害的妄想症,造成这种疾病,可能我也难辞其咎。
父亲的故事可以讲一本厚厚的书,我看不起他,可是我又抛不下他。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我一生中激荡。他推着我们向外走、去远方,又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回原乡。
这里可能有熟人,但应该都不会认出我,就在这里疏解下内心的阴郁吧,那是一辈子都会挥之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