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读书会 04月30日 12:49
最近在看苏轼的传记。 1.0的苏东坡,年少得志,春风得意马蹄疾。肆意任为。瞧不上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张口就来。终于碰见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看似困境,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年少得志到乌台诗案被贬,看似是人生的困境,实则是转折。被贬黄州后,他成为“东坡居士”,与民同乐,热爱生活,创造美食,展现出与传统知识分子不同的生活态度。即使晚年被贬儋州,生活困苦,他依然保持乐观幽默,这源于他一生中获得的真挚的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百姓的爱。这种爱让他对世界充满眷恋,在逆境中也能坚韧生活,最终成就了他独特的人生品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人生经历可分为两个阶段:1.0阶段年少得志,肆意任为;2.0阶段被贬黄州,成为“东坡居士”,与民同乐,热爱生活,创造美食。

💖苏轼即使在被贬的失意人生里,依然能用超然姿态轻快地生活,究其原因,是他获得过一系列真挚的爱,包括母亲的爱、弟弟的爱、亲人的爱、粉丝的爱、百姓的爱、友情之爱、恋人的爱,甚至政敌的爱。

🤔苏轼不是逃避型的快乐天才,而是会反思的快乐天才,这使他比旁的人多了更多人物弧光。他没有俯视众生,而是见众生,悟众生,最后成为众生。

最近在看苏轼的传记。

1.0的苏东坡,年少得志,春风得意马蹄疾。肆意任为。瞧不上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张口就来。终于碰见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看似困境,实则人生的大转折。2.0时代,他成为「东坡居士」,在一方土地与民同耕同乐,认真生活——还创造出一系列美食,再穷苦也把日子过得优美精致。

不是传统的悲悲戚戚的知识分子形象,而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恋,是个生活家。再次验证了,逆境才能塑造和浮现品格。在逆境中可能逐渐演化出完整的自我。

还有一点特别珍贵,获得过爱、丰富的爱的那类人,更懂得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尽管苏轼一生像趟环绕中国的列车,在不同的贬谪地之间来来回回、甚至晚年颇有些悲惨。但他着实有种坚韧和东方人少有的幽默通达——

我给他取名叫苏呵呵。因为他常在书信中用“呵呵”落款。晚年被贬儋州时苦行,海南当地渔民可怜他、送他生蚝。他自制了做法,觉得特别美味,于是写信告诉儿子,千万不要传出去,恐怕朝中大臣争相犯错来抢食生蚝。

在被贬的失意人生里,依然能用超然姿态轻快地生活。究其原因,是他获得过一系列真挚的爱。母亲的爱、弟弟的爱、亲人的爱、粉丝的爱。百姓的爱。更难得的爱他也得到了——友情之爱。恋人的爱。甚至政敌的爱。他心中的爱,多于对世界的恨。

但他不是逃避型的快乐天才,而是会反思的快乐天才——这也使他比旁的人多了更多人物弧光。

没有俯视众生,而是见众生,悟众生,最后成为众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夜骑亮马河。陪伴痛苦中的朋友,度过ta生命中的一些特别时分。午起,写下这些共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苏轼 人生 逆境 生活态度
相关文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爱? 最近在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已经翻了三四天了,结果薄薄一本进度才20%,不够顺畅通透的语句和上下文无关主题散乱的翻译害得我看得又慢...
话术真的很重要,相同的事可以有两种表达。Via转自豆瓣 以下---- “废男人”的15大特征是: 1、沉迷游戏; 2、整天宅在家里; 3、遇事喜欢抱怨; 4、做事三天打鱼,两...
金爱灿写父母爱情的瞬间时候: 「公司午休时间,爸爸连饭也不吃,而是回到新婚的家里看妈妈。他怀里揣着红豆包,生怕变凉,一路小跑到水道局山顶。爸爸碰都不碰...
命运
奥德彪经典语录 1、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 2、钱虽然没挣着,倒也没白干,起码累着了。 3、我不再是当年的穷小子了,我是今年的穷小子。 4、几千的工资受几...
抓到什么牌是一方面,怎么打好手里的牌又是另一方面。牌是资源,打牌是运作资源。不管处于何种境地,基于现实条件来抓牌打牌,总能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八面玲珑...
没有被真正爱过的人,很虚。 这种从骨子里渗出的虚,会推动着一个人有很多言行不一,内外冲突,制造各种事与愿违。 比如喜欢虚张声势,不断用外表的强大来抵御内...
「真正衡量你财富的方式,是当你失去所有金钱时,你还剩下什么。」 ——Bernard Meltzer
三苏祠里聊东坡,直播《夜访苏东坡》在眉山开启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我眼中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