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苏轼的传记。
1.0的苏东坡,年少得志,春风得意马蹄疾。肆意任为。瞧不上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张口就来。终于碰见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看似困境,实则人生的大转折。2.0时代,他成为「东坡居士」,在一方土地与民同耕同乐,认真生活——还创造出一系列美食,再穷苦也把日子过得优美精致。
不是传统的悲悲戚戚的知识分子形象,而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恋,是个生活家。再次验证了,逆境才能塑造和浮现品格。在逆境中可能逐渐演化出完整的自我。
还有一点特别珍贵,获得过爱、丰富的爱的那类人,更懂得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尽管苏轼一生像趟环绕中国的列车,在不同的贬谪地之间来来回回、甚至晚年颇有些悲惨。但他着实有种坚韧和东方人少有的幽默通达——
我给他取名叫苏呵呵。因为他常在书信中用“呵呵”落款。晚年被贬儋州时苦行,海南当地渔民可怜他、送他生蚝。他自制了做法,觉得特别美味,于是写信告诉儿子,千万不要传出去,恐怕朝中大臣争相犯错来抢食生蚝。
在被贬的失意人生里,依然能用超然姿态轻快地生活。究其原因,是他获得过一系列真挚的爱。母亲的爱、弟弟的爱、亲人的爱、粉丝的爱。百姓的爱。更难得的爱他也得到了——友情之爱。恋人的爱。甚至政敌的爱。他心中的爱,多于对世界的恨。
但他不是逃避型的快乐天才,而是会反思的快乐天才——这也使他比旁的人多了更多人物弧光。
没有俯视众生,而是见众生,悟众生,最后成为众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夜骑亮马河。陪伴痛苦中的朋友,度过ta生命中的一些特别时分。午起,写下这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