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走弱趋势短期难以改善。“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已成为共识,地方财政如何从土地财政中脱困亟待解决。专家认为,从土地财政中脱困,需要以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和拓宽地方财源等,使之有比较合理稳定的财力,实现财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代志新指出,当前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为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两大共享税种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主体的现实不会变。未来,需要综合考虑完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分享规则,推动部分小税种补充地方财力。
深层次看,土地财政“退潮”后的地方财政收支紧平衡加剧,暴露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的问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必须改革财政体制,上收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因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导致财政困难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