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15日 17:13
心理机制探秘:为什么你的减肥总是失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人们在减肥过程中陷入困境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肥胖与个人经历、情感联结之间的关系。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揭示了节食等极端减肥方式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重新审视肥胖、建立健康减肥观念的建议,避免陷入“减肥-反弹”的恶性循环。

🥰人们常将“吃好的”与“对自己好”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源于成长经历中食物与奖励、关爱的关联,比如考试好时吃大餐,从而在潜意识里将食物视为情感的慰藉。

🤝食物承载着情感联结,尤其是在独自生活或远离亲人的时候,食物成为一种情感纽带,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这种情感需求使得人们更容易通过食物来寻求安慰,而忽略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建立在厌恶、嫌弃情绪上的减肥,往往采取节食等极端方式,导致身体启动“低耗能模式”,降低代谢率,体重难以下降。长期节食还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减肥失败后体重反弹,是身体对节食的反抗,也是对之前不健康饮食习惯的补偿。重新审视肥胖,认识到脂肪背后可能蕴含的温暖记忆,是开启健康减肥的关键。

前不久,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联合启动的“体重管理年”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伙伴们纷纷重拾减肥的热情,有的再次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经典的“不减20斤不换头像”的Logo。

是啊,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不少人就开始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要减肥了!!!

然而问题在于,年年减肥年年减不下来,甚至一不小心反弹的比之前更厉害......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减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而且对身体及精神造成的伤害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这篇,谨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我自身经历及观察,试图对这一怪象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

01

在正式进入减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来谈一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变胖的?

我想答案不一而足。

有人会说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正常饭菜之外,各种诱惑如影随形,奶茶蛋糕炸串分分钟在勾你的食欲,一不小心就会吃的过多;

有人会说现在的大环境很不好,各个行业内卷到不行,对上班族而言,午饭通常都是对付一顿,晚上回到家正餐才开始,而晚上吃的太多自然容易发胖;

还有人说自己总有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在压力和焦虑面前,人们想到的自我补偿首当其冲就是吃顿好的......

不知你发现没有?

尽管上面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有一点非常一致,那就是——

吃好的被当下很多人视为一种“对自己好”的常见手段与方式。

事实上,这两件事本身并没有因果关联,或者更确切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在饮食方面的“对自己好”,其实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及理性的基础上,吃的健康而适量,不会给肠胃带来额外负担。

但现实中人们说的“吃好的”,显然是那种恣意妄为的胡吃海喝,是在食物当中寻求刺激、快乐和情绪宣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自己好”,而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乃至情绪上的空虚,客观来说反而加重了身体负担,对身体并不是真的好。

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所谓的”吃好的“和”对自己好“这两件事给联系在了一起呢?

这得从我们的成长经历说起。

想必大家的记忆里不乏这样的场景,比如你某次考试考的特别好,父母非常开心,他们为了奖励或者犒赏你,会选择带你吃一顿好的(这段好的不是健康意义上的”好“,而是解决口腹之欲的”好“,例如肯德基这类油炸食品)。

正是因为成长经历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让我们的脑海中建立了这样一个逻辑关系,那就是好吃的食物基本上就是一种奖赏,是他人对我们表示鼓励、认可乃至激励的常见形式。

02

大家还记得著名的”巴甫洛夫实验“吗?

一名实验人员每次喂狗之前都会摇铃铛,次数一多,狗就天然地将铃铛声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到后来实验人员即便没有给予狗食物,但只要狗一听到铃铛声就会不自觉流口水——这种叫做”条件反射“。

同样的道理,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乃至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表达关切乃至温暖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美食。

功成名就的鲁迅对童年时代的长妈妈念念不忘,他总能记起正月初一自己睁开眼睛,对着长妈妈说上一句”阿妈,恭喜恭喜“,然后长妈妈就会把一点冰冷的东西塞进他嘴里,这些冰冷的东西叫”福橘“。

我还记得我自己童年时代,有次回外婆家,一天中午肚子饿的咕咕叫,但外婆他们好像在外面忙着其他事情(外婆家一天只吃两顿,上午是十点吃,下午是三点吃),正巧我外公在家,他看我很饿,从不会做饭的他就从厨房找到两个红薯,然后将红薯用牛皮纸包裹起来,塞进锅灶里,添些柴火点燃......没多会儿,两个香喷喷的烤红薯就烤好了,他笑眯眯地拿到我面前,我惊喜万分,咬一口更是分外香甜。

后来外公去世了,很多年了,我买过很多回烤红薯,可再也没吃过记忆中如此香甜的烤红薯了。

所以我后来发现,长大后的我们背井离乡,很多人独自在外地漂泊,远离父母乃至亲人,我们习得了一样对自己好的方式,那就是:吃。

”一个人出门在外记得多吃点好的。“我们的父母和家人总会这般叮嘱着我们。

是啊,对很多人而言,食物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食物本身的范畴,更多的时候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纽带与联结,那里藏着我们记忆深处的温暖与被爱。

可成年后的我们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被碾压在地上反复摩擦,而食物就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为数不多的补偿自己乃至对自己好的方式。

03

所以胖有错吗?

胖没有错。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胖是我们曾经被他人关照乃至呵护的证明,是那种眼神中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乃至交换的疼爱,我们欣然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温暖乃至慰藉。

如果你能认真回顾与觉察,你会发现脂肪背后的温暖与甜蜜的记忆;而当你认识到胖没有错的时候,你的减肥之路才真正开始。

在没有认识到食物及肥胖背后的深刻渊源时,我们多数人的减肥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当你照镜子发现自己肚腩突起、两腮发圆乃至有双下巴的时候,告诉我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我猜,大多数人内心的第一感受是厌恶和嫌弃,你对着镜中那个胖胖的自己有太多的怨恨与不满,你感觉自己的胖似乎就意味着”又懒又馋“,好像肥胖是一种罪过,好像肥胖是一种耻辱,你会不自觉想到他人嘲讽的眼神和言语,你感觉自己非常失败。

在这种厌恶和嫌弃的感受之下,你决定了:我要减肥!

但其实,建立在这种情绪(厌恶、嫌弃乃至愤恨)基础之上的减肥之路,其实就是一条深不见底的”自我伤害式“的恶性循环。

由于对自己的厌恶、嫌弃乃至仇恨,你的内心开始浮现出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它给你制定各种严苛的乃至违背身体规律的减肥方案,最常见的就是节食——没错,你刷了很多视频,好多减肥博主都会告诉你,减肥之路千万条,忍饥挨饿第一条!

你开始不好好吃饭了。

你按照网上的减肥食谱,早上就吃一根黄瓜和一个鸡蛋,中午就吃粗粮沙拉,晚上只啃一根黄瓜。

当然有人对自己更狠,他们把自己按照超模的标准要求,每天早上用各种蔬果打成一大杯糊糊状的蔬果昔喝下去,其余时间只喝水,饿了啃根玉米;还有人尝试过“液断法”等等,不一而足。

你可以想象一下,原本你的身体每天能摄入大量的能量,突然有一天你给身体实行“断崖式节食”,你认为身体会怎么想?!

04

没错,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我们人类太自以为是了,我们的大脑总以为自己是身体的主人,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身体有它自己的意志,你的头脑从来都不是它的主人!

当你开始“断崖式节食”之后,你的身体会连夜发出警告,你的身体感到很恐慌,因为它不知道主人发生了什么,它断定此刻的你正在“闹饥荒”——于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身体开始启动“低耗能模式”,它希望能够帮助你度过这段时间的饥荒,起码确保你能活着。

”低耗能模式“启动后,你的身体身体各器官开始竭力配合——比如动物冬眠其实就是它们身体”低耗能模式“的典型表现,而当你开始”断崖式节食“后,你会不自觉感到浑身乏力、倦怠想睡、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这些正是”低耗能模式“下身体的正常反应,它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冬眠“,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时在你有限的能量摄入范围内,尽可能不让你消耗。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饿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的体重再也动不了的原因所在。

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饥饿后,身体开始给你发射各种信号,你的嗅觉味觉空前敏锐,如果你继续”自虐“下去,你的身体就会用疾病等方式向你抗议乃至宣战了。

典型的例子,之前INS上有个博主提倡素食,她坚信人类不需要吃肉,只需要啃绿化带就能满足营养所需了,结果30多岁的她不仅瘦骨嶙峋,而且提前停经了......她这下慌了,多处寻医后恢复正常饮食,身体机能才得以慢慢恢复。

换句话说,如果你无视身体的信号继续”自虐“,等待你的,将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变弱、各种炎症及隐秘疾病发作、甚至体内细胞的变异等等。

不过,多数普通人一般很难”自虐“到这般地步,通常在节食没多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终于忍不住了,拖着虚弱的身体从床上爬下来,跑去厨房打开了冰箱,或者打开了房间的零食柜......

没错,你又恢复饮食了。

只是这次你变聪明了,你提醒自己不要暴饮暴食,吃的量和过去差不多甚至还比过去少一点点,但不知为何,自从你恢复饮食之后,你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往上飙升......你又开始慌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减肥 心理学 饮食习惯 自我关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