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全站热榜 04月15日 15:34
乡镇小学被披露有 3 份「阴阳课表」,主科老师被安排兼上副科挪用课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何利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揭示了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阴阳课表”现象,即学校实际执行的课表与上报教育部门的课表不一致。这种现象背后,一方面源于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另一方面又依赖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导致学校不得不压缩副科时间,增加主科课时。研究表明,许多学校存在超课时现象,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远超国家标准。这种“阴阳课表”不仅违背了教育初衷,也反映了教育评价体系与实际教学之间的矛盾。

📚中小学“阴阳课表”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实际课表与上报课表不符,以应对教育督导检查。

⏰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超标,初中生每日学习近10小时,高中生超12小时,远超国家标准。

🎭“阴阳课表”背后,是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与以考试成绩评价学校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被迫压缩副科时间。

📝为了应付检查,学校采取更换课表、要求学生隐瞒真相等方式,掩盖超课时和课程安排不规范的问题。

⚖️这种现象已持续多年,多项调查均证实超过六成班级存在超课时现象,反映了教育评价体系的扭曲。

英语课一周只有2节,但教材难度大,课时明显不够。所以会安排英语老师兼上教学班级一周各2节的科学、劳动和美术课,“一周又多了6节课,英语课就能上下来了”。一方面教育部门强势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课表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但在评价学校时,又主要根据考试成绩来定。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 ​文|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陆冠宇 ​责任编辑|钱炜 ​ 阳阳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妈妈发现,老师发下来的课表上每周只有一节英语课。当这位北京家长正在为孩子的英语学习而焦虑时,孩子上了几天学回来说,以后每周三也要带英语书,因为当天的一节副课被改成上英语。听到这个消息,阳阳妈没有对学校的做法产生丝毫不满,反倒松了口气。 后来,阳阳妈浏览社交媒体,才发现这是很多学校都流行的做法。发给学生的课表是一张,实际上课却是按另一张,这被称作“阴阳课表”。 “教室内不能出现任何学生成绩排名,宣传栏课表按要求张贴。”大约半年前,为迎接督导检查,东部地区某私立学校的初中老师江陈欣在工作群收到了这则通知。 所谓“课表按要求张贴”,就是换下6点40分上早读,上下午各有5节正课,晚上还有3节晚自习,直到晚上9点才放学的真实课表,换上早晨8点10分上课,下午5点半放学,一天只上8节课的假课表。如果督导组问起来,还要求学生“不要乱讲话”。 2025年年初,受教育部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敏及其团队展开了一项关于“学习时长”的研究。根据现行国标《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但根据她的调查,初中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长达9.8小时,高中生达12.25小时,部分学校课程表存在各种形式的“阴阳课表”现象。 中小学的“阴阳课表”其实存在已久——最近十多年内,已有多项调查都得出类似结论。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雷浩发表文章称,他们收集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7012所学校、24855个班级的近15万份课表,发现有超过六成的班级存在超课时现象。 刘尚贤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小学老师,学校有三份课表。一份上报教育局;一份在学校公示;还有一份用于实际教学。他解释,在上报教育局的课表中,某些课由校领导执教,但在学校公示的课表上变成了普通教师执教。被偷走的音体美,屡禁不止的“阴阳课表” | 南方周末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阴阳课表 中小学 教育乱象 超课时 教育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