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4月10日 11:58
Nature + 1:我国科学家首次证明大气微塑料可被植物叶片吸收,从而进入人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南开大学等联合研究揭示叶片吸收微塑料的机制,明确其是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和人体的重要途径,还报道了蔬菜中微塑料浓度水平及相关作用,该研究获多项资助。

🎄利用多种检测技术,实现植物叶内微塑料观测

🌱阐明微塑料由叶片气孔吸收的富集机制

🥬报道蔬菜中微塑料浓度,提示其人体暴露风险

🌟明确叶片吸收是微塑料进食物链和人体的途径

IT之家 4 月 10 日消息,据南开大学今日消息,北京时间 4 月 9 日晚,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磊教授课题组、孙红文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东北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联合研究进展。

该研究题为“Leaf absorption contributes to 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plants(叶片吸收促进植物对微塑料的富集)”。

团队针对植物叶片对大气微塑料的潜在吸收行为缺乏有力证明这一问题,利用质谱、高光谱、原子力显微镜 — 红外光谱联用等检测技术,突破了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粒径尺寸限制及生物富集水平难以定量表征的研究瓶颈,实现了真实环境中植物叶内被吸收微塑料颗粒的成功观测,揭示了叶内富集微塑料与大气微塑料的关联,并在模拟暴露实验中阐明了微塑料可由叶片气孔吸收、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维管束,且会在毛状体中积累的吸收和富集机制。

该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叶片吸收大气微塑料是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和人体的重要途径,推动了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域的认知进步,是我国在新污染物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引领性成果,可为污染物的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天津地区树叶、蔬菜和大气中目标微塑料的浓度

研究还报道了蔬菜中微塑料的浓度水平,提示了露天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对于微塑料人体暴露的重要贡献,揭示了植物对于环境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进而引起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潜在风险的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汪磊教授邢宝山教授孙红文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级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烨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此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亚太气候组织(APN)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31-4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微塑料 叶片吸收 食物链 人体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