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08月20日
滥用鼠药后果来了!慢性灭鼠药正在杀死顶级捕食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人类长期滥用灭鼠药带来的严重后果。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野生食肉哺乳动物死亡与抗凝血灭鼠药有关,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影响了包括白鼬、狐狸、野猫和猛禽在内的多种动物。研究还发现,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美洲狮和灰狼,也因误食或食物链积累而受到灭鼠药的影响。

☠️ **灭鼠药对野生动物的致命影响:** 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野生食肉哺乳动物死亡与抗凝血灭鼠药有关。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影响了包括白鼬、狐狸、野猫和猛禽在内的多种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以老鼠为食,而老鼠会摄入灭鼠药,导致体内积累毒素。当这些食肉动物捕食这些中毒的老鼠时,毒素就会转移到它们的体内,最终导致死亡。 除了直接捕食中毒老鼠外,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美洲狮和灰狼,也可能因误食灭鼠药或食物链积累而受到影响。 这表明,灭鼠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会直接杀死目标动物,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的风险:**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灭鼠药之一,其毒性强,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长,因此更容易造成二次中毒事件。 尽管这些药物在控制老鼠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发现,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在动物体内降解时间比第一代更长,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在食物链中积累,最终影响到更多物种。 此外,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对老鼠的毒性更高,因此更容易导致老鼠死亡,进而影响到以老鼠为食的野生动物。

🌍 **全球范围内的灭鼠药危害:** 灭鼠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报告了野生动物因灭鼠药中毒而死亡的事件。 例如,意大利在2018年至2022年间收集了186只死狼,其中62%的狼体内携带至少一种杀鼠剂。美国纽约州环境保护局也发现,在纽约市公园内及周边发现的65只猛禽中,77%的尸体肝脏中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杀鼠剂。 这些数据表明,灭鼠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已经非常普遍,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灭鼠药的使用,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

💡 **寻找更安全的灭鼠方法:** 为了减少灭鼠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我们需要寻找更安全、更环保的灭鼠方法。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更环保的灭鼠方法,例如绝育控制老鼠数量,使用陷阱笼子捕捉老鼠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人们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老鼠滋生等方式来控制老鼠数量。

🌎 **保护生态平衡,共建美好未来:** 灭鼠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人类在控制自然界时需要更加谨慎。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在控制老鼠数量的同时,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老鼠泛滥,已经是全球最头疼的难题。为了控制老鼠的数量,人们常常会使用灭鼠药。

然而,近日有研究表明,人类长期滥用灭鼠药的后果来了。

有研究团队整理统计了过往老鼠药和野生食肉哺乳动物死亡相关的案例,结果表明,这些案例中大约有1/3的野生食肉哺乳动物死亡是和老鼠药(抗凝血灭鼠药)相关,可以在动物的肝脏组织中检测到化学物质。

这些受害者中,有34 种是以老鼠为食物的,也就是食物链中处于老鼠的上一级,例如白鼬、狐狸、野猫和一些食鼠鸟类。

比较特别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受害者,包括美洲狮和灰狼,通常它们是不会捕食啮齿动物的。

它们体内的灭鼠药成分是哪里来的呢?

有一小部分可能是直接误食老鼠药导致,还有一大部分则是随着食物链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生物积累。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是主要原因

为了杀死老鼠,人类研发了很多种灭鼠药。

20世纪初,灭鼠药主要是一些以金属磷化物(通常是磷化锌)、士的宁等剧毒药物混合而成的,属于急性高毒药,摄入后一般1天内就会死亡,效果很快也很好。

缺点是没有解毒剂,容易殃及其他动物,而且也很容易产生很强的诱饵厌恶性。

老鼠非常聪明谨慎,如果是急性灭鼠剂,它在去吃的时候,就会看到其他老鼠死亡,后面它就会避开这种食物。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又研发出了一种慢性的灭鼠药,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抗凝血灭鼠药,食用后,老鼠会因凝血障碍而死亡。

华法林是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特点就是起效慢,需要多次投放,但很受老鼠欢迎,不容易对有毒诱饵引起厌恶,也有解毒剂。

只是后来科学家发现,有一些老鼠对华法林产生了遗传抗性,效果越来越差。

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发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溴敌隆就是其一。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的特点是毒性比第一代要强,因此起效需要的浓度比较低,一次摄入就会导致老鼠死亡,而且之前对第一代已经有免疫能力的动物,同样有效。

因此,第二代也被称之为“超级华法林”。

到后期,人们还开发出了一些创新类灭鼠剂,比如薄荷油一类的植物性产品。

在形状上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是蜡块,有的是适合老鼠啃咬的块状,也有的是用植物油和面粉制成的,非常迎合老鼠口味。

目前,市面上普遍用的是慢性灭鼠药,其中抗凝血灭鼠药用得最多,一代常用于农场,二代主要用于住宅和城市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开头研究中导致动物死亡的灭鼠药,大多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导致。

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第二代用得多,根据一项分析表明,全球范围内购买二代的比较多,大约占60%。

另一方面,是第二代在老鼠体内的降解时间要比第一代长

这意味着,第二代在体内残留时间比较长,那么引发的二次中毒事件也就更多一些。

中毒越来越普遍

其实,很早之前,科学家就意识到老鼠药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很多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规定也是有漏洞的。

过去有很多剧毒的灭鼠药,很早就被我们国家禁止生产了,那现在想买也买不到了。

而很多一代二代抗凝血灭鼠药还是在生产的,只是对购买的人、用途、数量,以及购买的地址等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因此想买还是容易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几年野生动物因为灭鼠药中毒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据报道:

意大利,2018年-2022年,收集到186只死狼,62%体内携带至少一种杀鼠剂;

纽约州环境保护局,2018 年- 2023 年,在纽约市公园内及周边发现的 65 只猛禽中,77% 的尸体肝脏中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杀鼠剂。

美国的一家野生动物诊所, 2017 年- 2019 年,入住该诊所的43 只红尾鹰全部都携带杀鼠剂,其中40只体内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鼠剂。

以上这些还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很多动物食用灭鼠药后,不会立即死亡,但会对身体造成间接影响,比如躲避不及时车祸死亡,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不能捕食饿死等等。

目前,对于抗凝血灭鼠药的使用,不同国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想完全禁止是很难的。

但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环保的灭鼠方法来取代毒杀。

之前巴黎就想通过“绝育”来控制老鼠数量,我记得当时还有很多人“笑话”这种方式,认为是多此一举,还不如直接毒死。

现在来看,这种方式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我觉得控制老鼠方法有很多,对于国外很多国家来说,只要勤倒垃圾,保持清洁,就能减少老鼠乱窜,这方面我们国家就做得很好。

其次,也可以尝试机械类灭鼠,像陷阱笼子和粘鼠纸,毕竟这个方式是最环保的。

就是不知道有些国家会不会采用,像英国就是禁止使用粘鼠纸的,觉得不人道。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灭鼠药 野生动物 生态环境 食物链 抗凝血灭鼠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