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3-29 09:11 上海
纳指跌了2.7%,标普跌了1.97%,叠加前两个交易日的跌幅,纳指重回17300点区间,标普跌到了5580点。
前两个交易日跌,是因为川普的关税大棒挥在了汽车行业,而这部分内容原本预计会在“关税对等日”发布,等于利空提前兑现了一部分。
昨晚大跌,是由于老美核心通胀略高于市场预期,而整体2.8%的数值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治理目标。
我昨晚操作了8笔交易,主要集中在两个新账户,Meta、谷歌、微软、台积电、标普500ETF的买入(IVV、VOO、SPY);个人账户只操作了博通和AMD。
而过去两个交易日,只有诺和诺德跌破70美元时,触发了买入。
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逢高减仓、逢低买入,做T降低新账户的持仓成本。
一共设置了48个操作节点,很多买入价还没被触发,接下去两三个交易日看看是否有望被触发。
设置的几个节点都没变,希望能有机会:英伟达100和93的买入节点,谷歌150的节点,Meta570和551的节点,亚马逊185和170,苹果207和195,微软366,台积电157,博通159,SPY540、QQQ450……
目前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的持仓成本基本都是负成本/低成本,面对下跌没有什么压力。
而两个新账户的成本也不高,趁着震荡期做一做T,降低持仓成本,感觉挺好的。之前新账户刚进场时,到处都是偏贵的个股,下不了手,现在很多个股已经能没有负担地选择买入。
目前这一轮的调整已有33天,下跌幅度约10-13.5%,前者标普,后者纳指。历史上美股的平均调整时间为115天。
如果美股能下跌达到20%,那就可以看成是熊市,熊短牛长是美股的典型特征。
我目前的储备资金打出去了约18-19%左右,整体的规划是美股跌32%左右打完手头的现金储备,但能跌20%就很知足,那个节点一共会用掉约60%的现金储备。
沪铜也在8.25和8.3万处理掉了10%,目前已只剩半仓,看情况随时会清仓,把资金掏出来随时备用于美股的下跌。
之前逢高减仓,做低成本/负成本,回笼资金,做好了仓位和资金管理,因此面对这一轮下跌,可以轻松采用金字塔加仓法和做T,心态很平和。
至于什么时候卖,短期内除了做T降低成本外,不会考虑卖出,买入准备长期持有的。
投资需要耐心,让时间和金钱替我去工作。
耐心很重要,耐心等机会买入和做低成本,耐心持有…上蹿下跳的,不太适合炒美股,倒很适合炒大A,只是炒大A你能干得过量化/机器?
之前预计川普会胜选上台时,我说川普会走“弱美元”路线,让制造业回流老美。
但这个路有个悖论,就是美股和老美经济很强劲,其实会造成美元资产强势导致大量美元涌入美国,从而导致“弱美元”转向“强美元”。
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趁着美股进入震荡期,抓紧主动推进“弱美元”路线,而以关税和市场为武器和筹码,让有较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初步顺利回流。
表现是美元指数走弱,对主要货币贬值,制造业(现代汽车、台积电等)开始大量在美投资。
不过有意思的是,美元现阶段对主要货币贬值了约6-7%,但对人民币只贬值了1.8%;我个人预计后续美元指数回升,人民币汇率会在那个节点击穿7.35,慢慢往7.5靠拢。目前还不是时候。
目前川普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市场为筹码,以关税为武器,在给高附加值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更长的窗口期。
等美股和老美经济转好,由于赚钱和安全效应的存在,大量美元会涌入老美,“弱美元”路线就很难维系。因此美元指数走弱预计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目前美股的投资,就像在隧道里穿行,我们都知道必然会有穿过隧道抵达尽头的一天,但眼下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准备好物资,然后往前走。
映射到具体操作中,就是做好仓位管理和资金规划/现金流管理,随着市场震荡用金字塔加仓法,不断做T降低成本,让自己轻松上阵。
心态平和、耐心地等机会。
… …
有些城市的土拍,价格被带得很高,市场情绪也被拉动起来。
怎么说呢,面粉价贵过面包价的,很多最终以亏损收场。典型如上海、深圳、厦门的地王项目们,好些面包价卖得还没面粉价贵。
不要去追高,容易被套。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为什么会出地王,以及市场会怎么走,那就够了,知道怎么做。
财政支出压力太大,十几条地铁都要烧钱,公务员的收入都大幅度下降了…而这个城市近十年来这个财政最大收入来源(卖地)又在收缩。
能咋办?只能拿优质地块搞成地王热炒一下,把原本下行的楼市再往上撑一撑;再通过营商环境吸引有购买力的外来人口和企业,希望有更多的接盘侠来撑住…
趁着热度,把投资的房子卖个好价格,落袋为安,才是正解。自住的就无所谓了,卖不卖反正就那一两套,没必要折腾。
房地产还能撑一撑挺好的,咱们应该感谢那些掏钱买房的人,不然楼市继续下跌的话,鬼知道会有多少奇葩事发生。
不信看看“远洋捕捞”这种异地趋利性执法是怎么发生的,就知道了。
… …
今天陪小儿子上英语课。
他最近的英语水平提升得不错。昨晚给他的对话内容有点超出他水平,难度较大,他有点受挫。
我只能随机应变,告诉他:
“这是测试一下你的水平,看看你掌握了多少,好决定后面老师要教你的内容;
原本预计你有超过一半不会。结果你居然掌握了这么多,远远超过我的预料,你太厉害了,哪学的这么多英语知识/词汇?我都不知道你的水平居然达到了这个程度…”
一通彩虹屁下去,他获得了正反馈,又屁颠屁颠跑去看英文书籍了。
让他有成就感,有正反馈,再慢慢获得内在的自驱力,就容易专注去持续学习。
我学习和工作时,一般会先搞明白自己对哪个点感兴趣,然后下功夫,构建正反馈循环。
后来回头看,发现以现在的标准,曾经的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卷王”,工作狂。
不过,别人看我是卷,是自律;但我自己认为是享受,是充实,是专注……
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力和心力,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引导,目前老大已经进入到自律和专注的阶段,内在自驱力很足;小儿子处于从外界获得正反馈的阶段,老二介于二者之间。
有时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站在时光长河的另一头,回望历史。
曾记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