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4-09 07:04 上海
对自己有更深的看见
「配图摄影 by 张辉」
之前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邀请周边的同事给自己在领导力方面提出反馈,重点发现自己值得提升的地方。
于是我在停车场编辑好话术,给大约20多个同事发送了如下信息,并且为了显示出不是「群发消息」,在每个消息的开头特意加上了这个人的称呼。
今天在学习领导力的课程,做个小调查:从你的角度看,在领导力方面,我最需要做出怎样的改进?指出最需要改进的一点就行:)
到晚上的时候,我把收到的所有反馈一一整理,放在表格中,总共是16条。我粗略归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期待我能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2 期待我能有更加独立和深刻的观点
3 期待我能带领团队走出混沌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人如何看待我在领导力方面的问题,以上三点可以说都是我的盲区。日常工作中我可能有一定的意识,但并没有觉得很严重,但是通过大家的反馈,我发现对于这些问题做出回应并着手改善,变得刻不容缓。
之前没有主动去获取这些信息,同时也缺乏简单有效的途径。绩效评价中的360度反馈对于被评价人是匿名的,所以他人有什么评价,我是不知道的,除非我的老板把相关意见传递给我。
这次我发现,仅仅是通过给大家群发调查消息,就能获得关于领导力提升方面的有效反馈,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回到反馈内容本身,这些问题的背后,看似是行为或能力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其实源于自己的个人定位。自己过去定位为「攒局者」和「布道者」,更多是张罗事情,撮合事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但并不承诺问题的闭环,更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带领团队、走出混沌的领导者。但现在公司正在走入新阶段,而团队也在新的领域遭遇挑战,当下的队友特点与自己过去熟悉的特点不同,大家对于我有了新的期待,我必须来直面问题,回应这种期待。
具体如何改善,留待以后分解。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总结如下:
1 不要关起门来做自己
一定要想办法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虽然我们需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但我们起码先得知道别人为何讨厌自己,究竟讨厌哪里。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就关起门来倔强地做自己,那么就属于非常典型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
2 追求更深的看见
按照陈颖坚(Joey Chen)老师的观点,看见有几种不同的境界,比如
第一层:看见自己;
第二层: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第三层;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第四层: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看见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方式。
我们容易做到第二层,但是还远远不够,最好做到第三层,我这次所采用的调研方式就是让自己看到第三层。当然,如果能做到第三层,我们就要尝试去看到第四层。每一层深入,我们对于自己,对于周边,对于我们自己与周边关系的理解都更加深一层。
3 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看见
比如找人直接交流,或者做类似的小调研。只要大家的信任度足够高,这样的交流和调研就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4 聆听他人反馈和做自己之间不矛盾
我们容易陷入矛盾的两极,要么容易跟着他人的意见走,总是不断去迎合他人,要么是关起门来做自己,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对自己能有更深的看见,看到自我印象和他人对自己印象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正好是加强对自己理解的好机会,并且我们完全有机会在更高层次上做到自洽,这并非以放弃自我为代价,而是在自我定位的方向上有了更深的积累。
相关文章: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
上一篇:用「Zoom Thinking」应对职业选择的纠结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最新更新的「与AI做一次灵魂级的自我成长复盘」。
我们也可以借助AI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在上月初的一个周末早晨,与AI工具一起做了一次灵魂级的自我成长复盘。作为这次复盘的牵引,AI工具对我提出下面五个问题,因为这几个问题提的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我一一做了回答,并在AI的引导下,对每个问题都做了更深入的探讨。
以往这种深度对话一般都发生在你与非常有智慧,对你又非常了解,又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的朋友之间。这种要求实在太高,所以这种类型的对话实际很难发生。因此,在与AI实际发生了这段对话之后,我对于AI的能力和潜力刮目相看。
我问了AI五个问题,你可以在语音里来听听我的回复,也可以亲自写下你自己对这5个问题的答案。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