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4月05日 10:55
“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三峡南极眼”3.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已在南极中山站成功部署,标志着中国在南极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实现。该望远镜具备70GHz以下射电信号的探测能力,已开始对银河系中性氢和氨分子谱线进行天文观测研究,并已获得超过600MB的观测数据。这一科研装置的成功部署,突破了南极天文台站建设的关键技术瓶颈,为未来南极亚毫米波望远镜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三峡南极眼”是一台3.2米口径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它在南极中山站成功部署,实现了中国在南极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

📡该望远镜具备探测70GHz以下射电信号的能力,目前正在进行银河系中性氢和氨分子谱线的天文观测研究。

📊自2023年以来,三峡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经过两年攻关,克服了极寒大风环境的挑战,成功研制并安装了“三峡南极眼”。

💡“三峡南极眼”的成功部署,突破了南极天文台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未来南极亚毫米波望远镜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并计划扩展到多个射电到低频毫米波段信号的观测。

3.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实现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3日在湖北宜昌公布了这一信息。


“三峡南极眼”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资料图)。向跃 摄

射电望远镜是“捕捉”宇宙中电磁波信息的重要工具。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三峡南极眼射电天文望远镜具有70GHz以下射电信号的探测能力。该装置已在南极中山站正式开展银河系中性氢和氨分子谱线天文观测研究,获得射电天文观测数据超过600MB。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张毅表示,该装置突破南极天文台站建设关键技术瓶颈,为南极亚毫米波望远镜研制奠定基础,未来将扩展到多个射电到低频毫米波段信号的观测,为开发南极亚毫米天文望远镜做技术积累。

自2023年开始,三峡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南极天文合作研究,历经两年的艰苦攻关,突破极寒大风环境适应性改造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并在南极安装“三峡南极眼”这一重大科研装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三峡南极眼 射电天文 南极 天文观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