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3月31日 12:57
怎么和AI做朋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分享了对李继刚公众号的观察与思考,他通过分享知识、撰写人生周报等方式,展现了开源精神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记录反思、勇于提问、拥抱AI时代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AI时代下人的价值。作者认为,通过深度链接、真实存在和持续创造,可以实现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理解。

💡李继刚鼓励大家撰写“人生周报”,记录思考,通过记录过去,反思改进,将思考真正“存在”。他认为,周报频率更适合记录和反思,并强调了通过记录“现在明白但两年前不知道的事情”和“现在不明白但想在两年里搞明白的事情”来促进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

🧠作者提到有两种时间交换模式:线性交换和复利交换。线性时间交换价值受限于时间与时薪,而复利时间交换则可以通过创造不必亲自在场,价值依然持续的生产关系,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写作和编程是实现这种价值持续生产的方式。

🤔文章探讨了两种问题解决方式:“不知而问”和“因知而思”。前者是从“不知”到“熟知”,后者是对“已知”的反思和超越,需要更深的好奇心和诚实。作者也分享了李继刚对笔记的理解,强调记录思想和对思想的反思,以纠正思维模式,坦诚面对内心。

🤖作者认为,在AI时代,“敢”是重要的能力,包括敢于承认不懂、提问、尝试和犯错。AI是放大器,而非魔法棒。未来,人将专注于“想要”什么,而非“如何做”,创造力将得到解放。人真正的价值在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对意义的探索,在于人性本质的舒展。

✨作者提出了观察生命状态的三个维度:存在、链接、创造。真实的存在是深度链接的基础,有意义的链接激发创造力,创造反过来强化存在感。I人社交疲惫来源于展示的样子和真我之间有gap。写作和表达的关键在于是否与真实的生命关联,承载着真诚的创造与表达。

上周听Manus分享时听到一句,如果你花时间把李继刚这半年的公众号好好看一遍,会发现他真是个神人,比如看一本书就蒸馏出一条prompt,来解决之后遇到的各类问题。

于是我把久闻大名的李老师的公众号和知识星球都刷了刷,果然,思想开源可以启发更多人。

开源者坚信:知识应该自由流动。知识在分享中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当一个想法被分享时,它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升和完善。

除了欣赏他用prompt画出悦目的SVG箴言图,更喜欢他的人生周报。他鼓励大家从当下开始写自己的“人生周报”,写给未来的自己看。

有记录,才有讨论改进的标的,才能让发生过的思考真正“存在”。 金句是思考触发器。金句本身不重要,你因此激发的思考才重要。

我过去有按年度写思考的习惯,但这个频率往往只有随手记下的句子,而忘了彼时彼刻的具体感悟。也会在即刻记录下工作中的所思所想,但总需要和拖延对抗,断断续续。所以,周报可能是个更合适的频率。

当你不知道些什么的时候,应该写两种东西:

第一种是你现在明白,但两年前不知道的事情。

第二种是你现在不明白,但想在两年里搞明白的事情。

因为,这两种都是利他又利己的。前者是从小白用户角度,输出利他性知识,且是自己经验内的,可以作为以后付费内容素材库。

后者是帮助自己保持时刻的精进和好奇心,当你有困惑,才会去搜索,去摄入新内容,碰撞新idea,一个人的衰老通常是从他不愿意接收新知识开始的。

这也符合“最小学习单位”,每天学习的新东西很多,再忙也要抽一点时间去探索新鲜的玩意儿,制造一些愉悦的幻觉,忘记自己还在旧世界苦苦挣扎。

时常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烂,自我安慰就像水龙头,要先排出杂质,水流才能更清澈,所以要一直写。刚看到李继刚说:

每隔一段时间看之前写的东西都会脸红,如此浅薄,如此错漏。这是今日之我打败昨日之我,修有所得。

备受启发。作为infj日常有太多损耗,但只有自己知道内部系统的心力耗散,外部世界只能通过新的能量聚集感受到内部系统的重建,需要先爱护自己的高敏感和表达欲。

作为人生周报的开篇,分享一些感受到Aha-moment的瞬间:

至少有两种时间交换模式,线性交换和复利交换:

线性时间交换:价值=时间x时薪

复利时间交换:价值=(1+r)^时间

只要价值创造依然与你的“在场”紧密绑定,就依然被困在严格的价值上限内,即使笼子镀了金,也是笼子。

所以要创造不必亲自在场,价值依然持续的生产关系,是任何能将你的智力、创造力与实践解耦的方式。

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存在问题。当我们将有限的生命转化为可以脱离在场而持续生产价值时,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

写作和编程就是这样一个让思想和产品持续创造价值,延续影响力的方式。

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时常关注别人在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方法。

李继刚将问题分成两种:

一种是“不知而问”,求索“是什么”,目的是从“不知”到“熟知”。另一种是“因知而思”,对“已知”不满,试图通过反思超越“熟知”,达到背后的真知。

显然第二种需要好奇心的深度,以及对自己诚实。不能因为害怕暴露无知而精心包装自己的困惑。

好学生都爱记笔记,他认为笔记应有两层:

第一层记录思想,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路,实践中踩了什么坑,有什么心得?

这基本在正常复盘内。

第二层,记录你对“思想”的“反思”。你为什么想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想到这个解决方案而不是其他?哪个想法导致你踩进了那个坑?

第二层更能帮助我们对思维模式纠偏,更加坦诚地直面内心的欲望。

同为一个“反思怪”,他总喜欢把“反思”的枪口对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每天崩上几枪。

每次处决后不是倒下,而是获得了某种扭曲的生命力,进入了一种自虐般的思维循环。

就像无法接受表象的自己,总觉得表层之下必然藏着更真实的自我,但没深入一层,就会发现更深的层次,甚至滑入虚无主义的深坑。

与其说是自我完善,不如说是通过这种自我伤害,来确认自己的清醒和存在。永远无法和自己和解,却又必须在这种不和解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我也总是如此,但对自己还不够狠,设置了“如果太不快乐就先放过自己”的情绪围栏。

作为主业的AI,他认为所有产品都内置Deepseek的时候,产品更能直接理解用户想法,我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想要达成什么,不再需要思考如何做,而是专注于做什么时,创造力就得到了解放。那个时候我们会遇见自己——“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在AI时代,“敢”可能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敢于承认不懂,敢于暴露无知,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储备量,而在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对意义的探索,在于人性本质的舒展。

未来的三个阶段,AI协助人,几分钟生成上千篇文章;AI替代人,失业潮来临;AI放大人,一部分人身上具备AI无法替代的能力,比如独特审美或人际关系,AI搞不定,只能放大,人际协作共赢。对此深有同感,AI不是魔法棒而是放大器。

面对AI近乎零成本批量生成的内容,他总感觉不对劲,好像少了背后的灵魂,只感受到了空,缺乏文字作者的生命力。当一个表达不再源于真实的感受和需要,仅仅为了填补某个既有的指令模具,灵魂就缺席了。

这符合文字工作者看到Deepseek用力过猛的漂亮话时的感受,长吁一口气,饭碗此刻还在。表达的关键不在于内容形式本身,而是是否与真实的生命关联,承载着真诚的创造与表达。毕竟,大家都是求真迷童。

好的文字读完之后,读者往往记住的是内容带来的感动和启发,而不是文字本身。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留下的是模糊而深刻的感受,但往往忘掉具体的小事。

如何观察生命的状态?如果用三个维度的话:

X轴:存在,我是谁,内在生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Y轴:链接,我与谁在一起,自我与他人、自然、宇宙的关联度;

Z轴:创造,我要去向何处,我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

由此,真实的存在是深度链接的基础——有意义的链接激发创造力——创造反过来强化存在感。

i人社交疲惫来自于展示的样子和真我之间有gap,切换面貌越频繁越累。

我猜测他也是个infj的文科生,才会有如此直觉、细腻、精确的表述。后来查了下,人家是人机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专业,但发现文科生和哲学背景的人写提示词更有优势,对文字的细微差异和语义压缩有更深刻的理解。

原来是逐步在人机交互下形成了文理兼修的多模态语言系统,真是吾辈楷模啊。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李继刚 知识分享 个人成长 AI时代 反思
相关文章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
“特意去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为他们工作,雇佣他们(实际上,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就是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尽量与那些在他们领...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我毕生所愿。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不好说什么,如果自己都没有什么变好的欲望的话,那就只能无病呻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