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3月25日 15:22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易成不法分子盗刷漏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收到多起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因此发布提醒。免密支付虽然提升了支付便捷性,但也存在安全隐患。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不法分子可直接消费;小额免密支付可能累积成大额损失;盗刷行为隐蔽,用户难以察觉。中消协建议用户关闭免密功能,设置高强度密码,定期对账。若遭遇盗刷,应立即冻结账户并向支付平台投诉,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风险:不法分子一旦获取用户账号或设备,无需二次验证即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造成资金损失。

💰 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风险:虽然部分平台设置了单笔免密支付限额,但短时间内高频次的小额盗刷仍可能导致较大经济损失。

🕵️ 盗刷隐蔽性强,难以察觉: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 订阅)或在用户熟睡时段完成,消费者难以第一时间发现。

🛡️ 中消协建议的防范措施:优先关闭免密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养成定期对账习惯。

🚨 遭遇盗刷后的应对措施:立即联系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IT之家 3 月 25 日消息,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醒信息指出,近期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就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

官方表示,“免密支付”(IT之家注: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三大严重安全隐患。

为降低盗刷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用户优先关闭免密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同时用户应当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同时养成定期对账习惯。

如果用户遭遇盗刷,应当立刻联系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同时留存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免密支付 盗刷 支付安全 中消协 消费者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