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3月12日 20:07
上热搜!“核物理学家刘畅已回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核物理学家刘畅博士于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刘畅博士在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领域有深入研究,尤其关注磁约束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和高能粒子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利用等离子体波抑制逃逸电子增长的方法,并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历史悠久,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在加速器科技、能源和肿瘤放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刘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其研究重点为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致力于解决磁约束聚变中的关键问题。

💡刘畅博士针对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和逃逸电子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即利用等离子体波与逃逸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耗散逃逸电子,从而抑制其增长,并在实验和数值模拟中得到验证。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历史悠久,为中国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并在加速器前沿科技、能源和肿瘤放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2025-03-12 10:51 上海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核物理学家刘畅已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刘畅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刘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重点关注磁约束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和其他高能粒子相关的物理问题,包括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逃逸电子的产生和耗散机制,以及高性能数值模拟代码开发。针对如何有效控制聚变装置中的破裂现象并抑制高能逃逸电子的破坏作用,从理论研究出发,提出利用等离子体波与逃逸电子间相互作用激发逃逸电子耗散,从而抑制其增长的方法,并在实验与数值模拟中得到验证。


据官网介绍,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核事业,195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北京大学成立了“物理研究室”,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建立了核学科。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高水平人才,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西北核基地司令钱绍钧等25位院士,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为适应改革开放与学科发展需要,1983年5月17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技术物理系(初期为“物理研究室”)设立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致力于探索加速器前沿科技,聚焦能源和肿瘤放疗中的挑战性问题,建设国际顶尖的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所近年来在激光加速、超导加速、核物理及核磁共振技术等领域进一步获得重要突破,得到了习总书记的持续关注。近5年共承担了5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 10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等,到账经费超过6 亿元。在 Nature、PRL、PRAB 等期刊发表论文 500 余篇。
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队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大千3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研究所还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Gérard Mourou教授等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指导工作。

(本文综合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刘畅 核物理 北京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 核聚变
相关文章